新华网 2007.08.01 来源:大众日报
26日是康师傅、统一、华龙日清等方便面生产企业宣布调价的期限,平均涨幅达到20%。但白家粉丝作为生产方便食品的企业,却公开表示“强烈反对”:“其涨价方式和涨价幅度无视消费者权益。”(7月27日《北京晨报》)
对于方便面企业以行业协会名义进行的统一涨价行为,公众表示了很多质疑。
有关方面则对此保持了谨慎态度——除商务部“已注意到方便面涨价,政府正密切关注其进一步的发展”的表态之外,没有听到其他部门的声音和行动。
当方便面陆续涨价时,作为同类的方便食品——白家粉丝企业站出来,称方便面总成本上升不到10%,而今年春节前后一些方便面企业暗中“瘦身”等于变相涨价高达10%,再加上这次涨幅平均达到20%,“前后加在一起今年方便面涨价达到30%。”
白家粉丝提供的另一个资料是,某方便面上市企业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其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显然,方便面企业协会所谓的失血经营,并不符合事实。
方便面成本和利润到底是多少,这些都要靠数据说话,但对于公众来说,目前却只能被动接受企业提供的数据——尽管这样的数据并不让人很信服。
那么,白家粉丝反对方便面涨价的表态,表面上看是和民生利益站在了一起,但能因此就说它是民生利益的“朋友”吗?恐怕不能。
白家粉丝与方便面厂家都属于生产方便食品的企业。但比起方便面,方便粉丝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可以说,方便粉丝是从方便面市场里争取份额的。
理论上看,跟着涨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问题是,方便粉丝市场占有量低,此时涨价,并不利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对于方便粉丝企业来说,不涨价更符合长远利益。
所以,看到方便面的同类企业反对涨价,就认为是对民生利益的维护,未免过于乐观。
那么,面对企业利益和民生利益之间的矛盾,靠谁来解决呢?最合适的答案是,靠政府部门。因为政府能够方便地掌握准确的数字,并能据此推出涨价是否合理。
但政府部门怎样做才能有效地维护民生利益呢?
笔者认为,政府必须保证自己的行为没有利益企图。闹得沸沸扬扬的兰州牛肉面限价风波,后经中央一家媒体调查发现,当地政府部门原有定级并趁机收费的嫌疑——当有部门利益出现时,政府部门的行为同样令人不安。
限制部门利益,是公平裁决企业利益和民生利益的前提,否则,保障民生利益将是一句空话。目前,为增加利润,企业想涨价;为维护利益,民众不想让涨价。
这时候,作为市场守护人的政府部门应当做一个公平的裁判者,应当以基本的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