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收费还贷”应该有个规矩
2007-07-31

来源:新华网

    有关部门应该更加规范公路收费管理,通过相关法律和制度,公开路桥建设成本,公开收费、还贷等相关信息,强化公众监督力量,防止“收费还贷”成为一些部门及利益团体的“财路”,防止“公路”变成“私路”。


资料图片:京石高速上的杜家坎收费站,大小车辆停车交费。记者 范继文 摄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据《新华每日电讯》7月29日报道,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最近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公路条例》,条例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规定,收费公路收费期满应当按照规定拆除收费设施停止收费,并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告。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的车辆通行费,除必要的管理、养护费用从财政部门批准的车辆通行费预算中列支外,应当全部用于偿还贷款,不得挪作他用。

    多年来,公路建设中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运营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的公路建设。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收费还贷”涉嫌侵吞公众利益的争论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地方或违规增设收费站;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批准收费期限过长,只见收费公告,不见停收通知,有的公路收取的通行费早已超过了修建成本,仍然“不知疲倦”地“超期服役”,收费不止;还有的地方违规转让公路收费权等等。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对这些现象采取默然态度。一些“公路”由于变成了个别部门及利益团体的“私路”。

    对此,百姓早有不满。但在不少地方,由于路桥建设成本不公开,收费状况不透明,还贷信息不公开,当公众质疑缘何批准收费有人管、何时停止收费没人问的状况时,往往没有回音,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一些部门靠收费过日子,靠收费发放福利,“收费还贷”成了侵吞公众利益的借口,百姓意见很大。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路设施,造福于百姓,因此,“收费还贷”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印钞机”,不能成为个别利益团体的“提款机”。在目前收费建设公路的政策短期内不能完全取消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应该更加规范公路收费管理,通过相关法律和制度,公开路桥建设成本,公开收费、还贷等相关信息,强化公众监督力量,防止“收费还贷”成为一些部门及利益团体的“财路”,防止“公路”变成“私路”。

    北京市立法明确公路贷款期限届满必须停止收费,终结遥遥无期的“收费还贷”现象,迈出了规范、调整“收费还贷”的正确步伐。要在全国范围内堵住“公路”变“私路”漏洞,则必须从国家层面严格、规范管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让公路的收费有据,停收有期,彻底解决“收费还贷”中侵吞公众利益的现象,堵住“公路”变“私路”的利益转换通道,让公路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公益路,而不是个别团体的私利路。(工人日报评论员 郭振纲)

    时评:规范公路收费先要破除政府私利

有始无终,公路收费的代名词?(资料图片)

    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最近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公路条例》。条例中规定,收费公路收费期满应当按照规定拆除收费设施停止收费,并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告。政府还贷收费公路的车辆通行费,除必要的管理、养护费用从财政部门批准的车辆通行费预算中列支外,应当全部用于偿还贷款,不得挪作他用。

    时评:立法禁止公路超期收费体现制约权力意识

    近些年来,从广州番禺的洛溪大桥到京石高速公路北京段,贷款修建的公路与桥梁超期收费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所以会出现贷款修建的公路超期收费现象,说到底是有关方面试图通过这种办法牟取暴利。国家审计署今年调查18省(市)收费公路总里程8.68万公里,即发现12省(市)的35条经营性公路,由于批准收费期限过长,获取的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

    另外,由于收费可以供养不少工作人员,因而停止超期收费,也意味着不少有门路的收费人员面临失业,这也是有关部门坚持超期收费的因素之一。

    正是在巨大的利益动机与部门用工保护的驱动之下,一些公路即便已经偿还贷款,收费依然未有止期。

    治理高速公路收费当从民主财政入手

    高速公路收费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不久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表示,对收费公路的审计调查发现其在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其中部分公路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成为“高价公路”。而且部分收费公路经营权转让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时评:停止收费之外,更应让公路收支透明化

    按理说,公路是由国家出资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原本就是政府的财政责任。若干年前,为弥补政府财力匮乏,并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以此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公路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并非公路建设市场化的成功之路。

    这个市场是垄断下的扭曲的市场,并不是真正的市场。正是这种奇怪的模式,造就了目前这样一个乱象百出的公路收费,并且在客观上提供了权钱交易的温床,造成了各地收费站的林立和公路乱收费的横行,甚至收费期满,仍可装聋作哑继续收费。如果只是立法强调下期满停止收费,也只不过是与虎谋皮、留有余地罢了。 

    于是,有专家进一步指出,“贷款修路”仅仅是一种弥补政府财力匮乏的无奈和权宜之计。政府财力一旦跟上,就应该恢复公路的免费公共品属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