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为避免类似“黑砖窑”的事件再次发生,7月23日,山西省政府召开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出台了11项法规和制度文件。
据报道,在“黑砖窑”事件过程中,山西省省长于幼军一直高度关注网上的反应,“有一次,我起码打了十几个省厅和地市官员的电话,问他们‘有没有看网上?’都说没有,都不重视网络。”于幼军说,今后一定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民意表达,他要求各部门提高在网络时代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听闻于省长说一连十几个省厅和地市官员都不上网、不重视网络的时候,多少有些吃惊——尤其是“黑砖窑”事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而这些省厅地市官员多多少少已经成为“当事人”的时候,这种漠视尤其让人想不通。
是不具备上网的硬件条件吗?当然不是。根据笔者有限的经验,几乎从科员以上,政府大楼里的每个办公室里都摆着电脑,更不要说“省厅地市级官员”面前了。
是因为网上批评如潮,不敢看吗?应当也不是。浏览网页不同于会见网民,属于隐身存在的“单向选择”,根本不需要担心网民的口水与板砖砸到自己身上。
排除了这两点,恐怕剩下的只有一点可能:根本就没有把网络上的舆论当回事情,持续着传统的“傲慢与偏见”。 全文〉〉〉
【论坛热贴】领导干部不上网暴露出官僚傲慢
【网友评论】
来自 :221.200.129.*
网络时代呼唤现代化的领导方式,领导干部应该与时俱进,经常上网了解民意。对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领导干部应当及时予以解释、答复,为群众排忧解难。
来自 :222.212.157.*
目前,互联网是百姓最便捷、最直接反映问题的方式,尽管相当一部分地方不能上网,但若政府机关忽视了这一现代化反映民意的方式,将是管理上的失误。
来自 :124.72.122.*
网上的民意也是民意,没有任何理由被忽视。同时,作为领导干部,常上网是有益的。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既能拓展知识又能开阔视野,对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常上网看看”对工作和个人都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来自 :221.226.244.*
领导干部常上网看看有利于拓宽公众与政府机构的沟通,既为公众提供了发表意见的平台,又给政府机关了解社会形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民众的所思所盼,确保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既为公众反映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又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营造了监督环境。
来自 :58.31.91.*
领导干部要把网络民意作为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积极采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民情民意,接受批评监督,听取意见建议,从网络民意中吸取营养,改进工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只有坚持网上网下联动,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