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漫”:谁为文物着想?
2007-07-25

    来源: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

重庆“水漫”事件:双方真为文物想过吗?

    在未对库区文物进行保护的情况下,重庆市秀山县石堤水电站擅自下闸蓄水,几天之内淹没了库区20处遗址或遗存,使大量珍贵文物沉没水底,遭受灭顶之灾。

    记者调查了解到,“水漫”文物风波目前仍未停息。一方面,文物部门指责石堤水电站偷偷蓄水是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恶劣行径;另一方面,石堤水电站建设业主抱怨文物抢救保护费用太高,企业不堪重负。“水漫”文物事件反映出目前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种种矛盾。

    ●库区文物遗址遭受灭顶之灾

    令人吃惊的是,前一天刚开完专题会议,第二天早上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就开始下闸蓄水,20处已发现的文物点被淹没

    根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的试探性考古调查挖掘,在石堤水电站库区已经发现各类文物点48处,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各24处,包括15处古遗址、9处墓葬、15处古建筑、5处石刻和4处其他文物。

    重庆市考古所勘探办工作人员刘春鸿介绍说,石堤水电站库区试掘调查发现的文物数量多,时代跨度大,还有一些过去未曾发现的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的遗址,如具有三星堆文化特征器物的人口溪遗址,发现宋元时期瓷器和“秀油”(古代酉水流域有名的桐油品牌)生产基地打落寨遗址。这些都为研究当地的文化序列以及酉水乃至乌江流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2006年6月、9月、12月以及2007年4月,重庆市文物部门多次向石堤水电站建设业主——乌江电力集团下属的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文,要求对库区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但该公司一直采取推诿态度。5月15日,重庆市秀山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关于石堤水电站解决未尽事宜的专题会议,会议备忘录中第六条明确指出,由于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尚未完成,电站暂不能下闸蓄水。

    令人吃惊的是,5月16日早上,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下闸蓄水,水位在几天内上升到278米,20处已发现的文物点被淹没,其中全部淹没的文物点12处,包括打落寨、人口溪、下坪、长潭和河湾等重要文物遗址;8处文物点部分淹没,地面文物几乎全部受损。

    这一事件引起了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6月1日,重庆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举行专题会议,责令相关单位在3个月内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在此之前电站不能蓄水。

    ●文物部门与水电站建设业主针锋相对

    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抱怨说,由于文物保护这个问题无法按期蓄水发电,2台机组每天损失在80万元以上

    重庆石堤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水库正常蓄水水位290米。针对水电站擅自蓄水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指责,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小川解释说:“当时并没有蓄水,是大坝建成后封堵用于施工的导流洞造成的水位上涨。文物是否被损坏和遗址是否被淹没,我们不太清楚。”

    文物部门与建设业主就石堤水电站是否蓄水各执一词。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5月23日接到举报后当即赶到现场的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在现场根据库区水位线标志判断,水位确实已在278米左右,打落寨遗址完全被淹没。执法总队与秀山县有关部门还向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出具了禁止蓄水的通知,该公司负责人也在通知上签了字。

    李小川向记者抱怨说,电站的移民、工程建设等事项都在5月初全部完成,原计划在5月10日蓄水、5月31日开始发电。但由于文物保护这个问题无法按期蓄水发电,2台机组每天损失在80万元以上。

    ●库区文物为何时隔两年难得保护?

    实际上,文物部门的调查报告多数是可能性的推测,这样令企业也很难操作,出现矛盾纠纷后也很难确定以及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记者调查了解到,早在2005年8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就与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库区文物勘探调查合同,2006年1月完成了调查报告及保护发掘规划。但之后,石堤水电站的文物为何仍然难以得到保护?

    重庆石堤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小川说,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发掘保护费用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公司在2005年支付了35万元用于库区文物勘探调查,但根据考古所的规划,整体发掘保护需要1500万元。“我们愿意尊重法律,保护文物,但按他们的规划,费用太高了,企业难以接受。”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学辉教授认为,企业擅自蓄水肯定不对,但文物部门的做法也有待商榷。虽然双方在保护费用上争议不断,但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文物部门应该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调查发掘,用确实的调查成果去要求企业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企业面对实际调查结果不予保护,那就是违反文物保护法,有相应条款可以进行惩罚处理。但实际上,文物部门的调查报告内容比较模糊泛化,多数是可能性的推测,而没有具体的文物报告以及鉴定级别等内容,这样令企业也很难操作,出现矛盾纠纷后也很难确定以及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

    “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协调需要多方合力,大家只顾自身利益,结果‘受伤’的却是文物。”王学辉说。     (记者 张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