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焉能形式主义高挂
2007-07-23

    新华网  2007.07.23  来源:南方日报

   “为人民服务”是很多地方可见的标语,近年来兴起的各地的“便民中心”更是以此为宗旨兴办起来的。可惜,中国的很多事情是初衷很好,政策很好,实施起来却总是会遇到磕磕绊绊,遇到既得利益者的桎梏,闹出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某地的一些便民服务中心便是这样的典型例子。据记者调查,有的便民中心已经沦为了摆设,不仅耗费国家行政和财政资源,群众对这些徒有形式、却办不了实事的“便民中心”还生了很多怨言。

    想当初,便民中心初创之时,许多人对这种可以集中为群众服务的方式纷纷叫好,认为把各部门的办事机构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解决行政资源分散、办事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那时,各地的不少行政部门积极响应,花大力气进入便民中心,一副不为民服务好誓不休的态势,也着实让百姓兴奋了一阵,以为自此可以真正见识何谓公仆了。

    可惜,一些行政部门也不过是在刚开始时兴奋了一阵,末了还是发觉核心业务还得捏在自己手里才比较踏实,于是拿出些诸如咨询这样无关紧要的业务来“便民”,甚至有的实权部门干脆一撤了之。当初为进便民中心不惜付出各种代价的政绩冲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冲动。反正,很多政绩都是一股风,风吹过了,形式建立起来了,戏也就慢慢散了。

    所举这样的便民中心这样的形象工程并非特例。这种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却“口惠而实不至”的事情散见于各地,不仅使政府形象打了折扣,也使得政府信誉逐步流失。当然,造成便民中心不便民不仅仅是行政权力行使的问题,还有权力设置混乱、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等各种问题。当初设置便民中心是为了调和各部门行政权繁多及至于群众办事难的矛盾,但是,不从权力配给上找问题,而试图调和这种权力之间杂乱无章的状态,试图让各部门集中起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品本来就含有一定的“乌托邦”的味道。你想想,如果各部门原本就可以各自提供很好的公共服务品,还需要集中办事吗?如果他们不真心为民服务,集中办事又有何用?

    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品是现代政府的职责所在,但是公共服务品的提供不是造个“形象工程”就能解决问题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形式主义不论怎样变换面孔,为人民服务的“擎天柱”还是树不起来。危险的是,我们的很多部门开始习惯于在语言上进行貌似现代政治理念的表述,讲起“为人民服务”来大义凛然,仿佛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春天已然来临。但是他们却紧紧地捏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一些权力,有的还寻找各种理由为部门利益扩权,哪怕有的理由早已被证明荒谬无比:譬如某地又要动用征税的手段限制房价了,难道他们不清楚苛捐杂税越多,房价越往高处去吗?!非不知也,实为利也。只是,希望为利的时候就实实在在地为利吧,何必一边还要侮辱“为人民服务”这本来高尚的语句呢?(迅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