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 2007年07月22日10:55 来源:法制日报 吴思
听说深圳拟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凡是没有这证的人都是非法滞留,也就是说你非法的存在。从还没有生之前的准生证,到户籍证明、身份证,期间有各种各样用来可以评优或加分的荣誉证、普通话级别证,英语等级证,各种毕业证、结业证、学位证,就连死亡都需要死亡证明,真是“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其实不只是证件,我每天还为比钞票都多的卡所烦恼,什么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等等,只要能想得到的,大部分都有了,并且还各显神通,缺一不可,一不小心拿错一张,就办不成事。
话说大学毕业,我带着大学时候学校没有征得本人同意给办的两张银行卡,喜滋滋地等着领工资。单位财务人员说,必须要中国工商银行的卡,没办法,只得办一张。紧接着,发了医疗保险存折,是北京银行的,据说那是因为这是医疗保险账户开在北京银行。这样,卡多了,只好销了大学带来的两张。紧接着,公积金的卡又是另外一个银行的。
老婆单位就更有趣,基本工资发中国农业银行卡里,绩效工资在中国建设银行发。这还不打紧,报销费用一律不能领取现金,都要打卡里,而且是另一个卡。两个月前,老婆也领到了医疗保险的存折,和我的一样,是北京银行的。一个星期后,公积金卡也发了,交通银行的。但马上,问题又来了。一个朋友和我借钱,到中国工商银行去,排了长长的队;准备去农业银行,朋友发来短信,说中国银行的汇款手续费特别低,其他银行都是10000元收50元,但中国银行只要几块钱。算一下,挺划算,于是又办了一张中国银行的卡。
有一天我们逛街,民生银行推销他们的信用卡业务,又是免年费,又是送礼物,只要消费900元还送旅行箱,积分也有礼物。结果我毫不犹豫的又办了一张。于是,两个工资不高的人卡却有一堆了,将银行卡摆出来就可以开“扩大会议”。这么多卡,保存更费事,需要专门安排一个地方放这些卡,但还要防止放在一起消磁。
卡这么多,要管理就不容易。一听说打了一个月的钱在里面,要去查一下,就得到处找网点,有些银行住处周围连柜员机都没有。用起来就更累,一不小心就拿错了,就对付不了。
据一位负责财务工作的朋友说,银行经常给他们些好处,比如他们汇款就可以免收手续费、逢年过节都有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个诱惑还不小,只要自己有权利决定开户,那自然选择到新的地方了,哪管你员工麻烦不麻烦。而银行呢,跨行转账、取款,哪一样都要交手续费,它们都宣称自己的成本,这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只好循规蹈矩的寻找不同银行卡的网点。也利用很多人在不便的时候必须用其他银行查询、转账,所以银行也与时俱进的“跨行查询”每笔收取3毛钱———虽然这笔费用富有戏剧性的被取消,但转账、汇款的费用仍然不低。而且,小额账户没有选择的必须交年费———虽然我从来没想要这么多卡。很简单地帮银行算一笔账,办卡越多,赚取的年费就越多,难怪他们不亦乐乎。
不过这好像已经成了现在的潜规则,银行说我们各自有自己的规矩;每个开户的单位也说,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方便的银行开户。在垄断的技术与服务面前,让做“卡奴”没商量。
问题很简单,卡越少越方便,而不是让繁多的卡奴役人!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或者关系到民生问题的资金比如“三险一金”都给公众发到同一个账户;或者银行之间壁垒取消,像目前代缴费用这样,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银行交费而不需要缴纳手续费;或者干脆牵涉不同部门的卡合一,比如身份证能够同时做银行卡使用(很多单位的工作证既能出入刷卡使用,也能充入现金到指定食堂、商店消费就是模本)。银行“跨行查询费”的取消无疑宣告了银行之间并不存在技术壁垒带来的成本问题,关键还在于是继续允许利用垄断带来的利益分割还是让公众生活更便利,服务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