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内需”亟待拉动
2007-07-20

    和讯网  2007.07.20  来源: 新世纪周刊 

时评:“食品安全内需”亟待拉动

    基本解决温饱十年之后,“吃不死人”和“长远看来可能对健康有隐患”这两种食品卫生标准,最近正在中国决出胜负。

  最近的“牙膏甘二醇”事件,再度体现了食品安全上的“外紧内松”。

国家质检总局7月12日发出公告,要求“从即日起,禁止含二甘醇成分的牙膏产品出口和进口”。而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有关负责人在同一天下午对媒体表示,对于现有在售含二甘醇牙膏,因为“根据论证,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质检总局未建议在售含二甘醇牙膏下架,消费者也可以放心使用”。

  出口的牙膏只要含有甘二醇,必须“从即日起”“禁止”;国内在售的含甘二醇牙膏,则不必下架,“消费者也可以放心使用。”国内消费者对可能有损健康的危险因素抵抗力较强,这种看法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了。

每逢欧美国家、日本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发出禁令,总有媒体和网络舆论站出来抱不平,对这种“贸易壁垒”大张挞伐,它们立论的一条重要依据就是:这样的农产品咱们天天吃,不是啥事儿也没有吗?

  另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是,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但凡出事儿的产品来自中国企业,往往都是在消费者有了症状、生了病、住了院,或死或伤之后,才成了“事件”,比如朔州毒酒事件、海城豆奶事件、 阜阳奶粉事件;而那些与“洋品牌”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通过检测分析发现了食品中含有威胁健康的成分,比如麦当劳苏丹红添加剂事件、雀巢婴幼儿奶粉转基因事件、立顿茶氟超标事件。

    所以,看到麦当劳里都有苏丹红,立顿红茶都会氟超标,就不能不让人心生疑虑:我们长途列车上叫卖的小推车里红彤彤的麻辣鸡腿用的是什么红?分布在无数县城、乡镇的小卖店里没有商标的塑料袋里装的饼干、饮料都有些什么成分?

  据常出国的朋友说,无论到再发达的国家留学或是出差,快餐面是一定要带的,为什么全球商品流通如此顺畅,发达国家的超市里就是买不到我们国内的名牌快餐面?不是他们歧视我们的口味,是因为我们的名牌通不过他们的添加剂标准。

  食品安全本来就是一个进口过来的观念。在不得温饱的漫长年代里,不饿死就是最大的安全,生活在那种年代的人,哪有心情去考虑口中之食的“长远作用”,当下的饥饱就是一切。在欧洲发生的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第一次赐给了人们挑剔的权利和检测的技术。

  基本解决温饱十年之后,“吃不死人”和“长远看来可能对健康有隐患”这两种食品卫生标准,最近正在中国决出胜负。红艳可爱的红心鸭蛋因为含有“可能具有致癌作用”的苏丹红被消费者遗弃;洁白如玉的龙口粉丝因为被硫磺熏过失去了市场;陈化粮虽然“吃不死人”,但与肝癌高发有一定相关性,大家对它越来越谨慎。

  21世纪的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自决,四个现代化建设初有成就,今天中国人的最大威胁不再是战乱、饥饿、无可抵御的天灾。和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居民排位第一的致死因素是癌症等慢性疾病。这种威胁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向来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拉动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不光是食品安全观念,如今我们享有的许多基本权利都是进口货。两个世纪以来,我们逐步进口了人人平等、个人财产不受侵犯这些新观念,让它们慢慢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惯例。在这些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越快越好。我们需要尽快习惯它们、离不开它们,这个产品、器物之外的第五个现代化,才是最重要的现代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