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高永峰 > 日志 2007-07-18
7月15日下午,2007年广州横渡珠江活动在中大码头至星海音乐厅之间的江面举行,在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等领导的带领下,3700多市民组成73个方队成功畅游珠江。张广宁强调游珠江是为了表明政府整治的决心,是自我加压,以推动珠江整治(《新快报》7月16日)。
城域河流可游应该是建立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当最污染的河段都可游的时候,整条河的水质情况也必然是令人乐观的,在3700多广州市民的畅游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真谛:人类保护自然,才能获得亲近自然的权利。曾几何时大江南北江河湖海任我游,而今又有几座拥有水域的城市还留有让市民 “畅游”的水质?当我们只能在人工游泳池内进行所谓畅游时,我们还能说自己生活在一个宜居的城市吗?
广州市的领导们自信满满地游在横渡队伍的最前面,这种自信来自对珠江水质的信心,珠江水质的提升来自治理环境的成效。试想一下在当下的太湖来一场类似的群众性游泳活动是多么的光怪陆离,以太湖水质的恶臭,水性好的,还没有游到终点估计就应该被熏得晕死过去;水性差点的,不喝它三五升富含蓝藻的太湖水绝对说不过去;就算游过去了,身上的怪味恐怕又要三月绕身。

在媒体的镜头前,广州市的领导们肯定要作一个“水质好极了”的姿态,游泳过程中少不了喝三五口江水,水质如何,跟自来水、桶装水相比,到底咸了甜了苦了酸了臭了,这些“第一手资料”尽记心底,彼此间必然会有一个水质心得交换,最终会促进他们用心治污。
由此我突然奇想,既然广州市的领导们可以用畅游珠江的方式展示治理成果、自我加压,那么为什么不能也让其他城市的领导游游自己身边饱受污染之痛的江河湖海呢?习惯了站在岸边指指戳戳的领导们,游几次河,跟脏污的河水来场紧密接触,乃至呛几口污水,必然会对江河湖海的污染程度有一个切肤之痛的感受——这要比那种从文件中来到文件中去的治污精神贯彻更管用。顺着这个思路,该下河里游游的应该还有环保局的官员、污染企业的老板、死保污企的乡镇领导等等。呵呵。
清澈的江河湖水一转眼就成了臭水渠、排污池,所有这一切的转变也不过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我们不能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可以用万众一心的治理来唤回逝去的波光桨影。老实说,很多城市的水域已经不是能不能游泳的问题,江水负荷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双管齐下,很多人更愿意践行先人 “眼不见心不烦”的古训,靠自来水、桶装水、纯净水为生的人们,如果想知道污染到了何等发指的程度,那就下河亲身感受一下吧,在浊浪滚滚中,在臭气熏天中,在忍无可忍中,体会理解参与环境治理工作之急迫性吧! 高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