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高考状元”当道具
2007-07-19

    来源:百灵网

    据报载,宁夏银川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提议,不炒作“高考状元”,对考生高考成绩不排队、不公开,不炒作高考上线率、上重点率及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学生数。

  近年来,每当高考分数揭晓后,热炒“高考状元”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状元父母”、“状元老师”、“状元学校”甚至“状元用品”等,不一而足。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经送宝、媒体采访、政府奖励、企业代言,一时间学生、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热炒“高考状元”之风年复一年,在一些地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应该说,“高考状元”的成功也是善于和勤于学习的结果,媒体适当介绍一些他们学习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学生尤其是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对“高考状元”应持理性态度,如果对其过度追捧,甚至进行庸俗炒作,势必有违初衷,对学生成才和教育走向均会造成一种误导。

  事实上,高分并不等于高能,“高考状元”并不代表所有方面都很优秀。哈佛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他们更看重的是隐藏在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与我们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相比,这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不可否认,“高考状元”被热炒,有关方面是有利可图的。比如,一些学校热炒“高考状元”,无非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一些媒体热炒“高考状元”,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增加媒体的看点和卖点;一些商家热炒“高考状元”,当然是为了广告效应,借机赚个盆满钵溢。由此可见,这种带有明显功利的追捧,实际上是把“高考状元”当成了一种道具。

  教育重在对学生心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热炒“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有鉴于此,社会各界别再为一己私利对“高考状元”大肆炒作,而应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