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灵网
据报载,宁夏银川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提议,不炒作“高考状元”,对考生高考成绩不排队、不公开,不炒作高考上线率、上重点率及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学生数。
近年来,每当高考分数揭晓后,热炒“高考状元”的新闻总是层出不穷。“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状元父母”、“状元老师”、“状元学校”甚至“状元用品”等,不一而足。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经送宝、媒体采访、政府奖励、企业代言,一时间学生、家长、老师甚至学校忙得不亦乐乎。这种热炒“高考状元”之风年复一年,在一些地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应该说,“高考状元”的成功也是善于和勤于学习的结果,媒体适当介绍一些他们学习的成功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学生尤其是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对“高考状元”应持理性态度,如果对其过度追捧,甚至进行庸俗炒作,势必有违初衷,对学生成才和教育走向均会造成一种误导。
事实上,高分并不等于高能,“高考状元”并不代表所有方面都很优秀。哈佛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他们更看重的是隐藏在分数背后的综合素质。与我们对待“高考状元”的态度相比,这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不可否认,“高考状元”被热炒,有关方面是有利可图的。比如,一些学校热炒“高考状元”,无非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一些媒体热炒“高考状元”,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增加媒体的看点和卖点;一些商家热炒“高考状元”,当然是为了广告效应,借机赚个盆满钵溢。由此可见,这种带有明显功利的追捧,实际上是把“高考状元”当成了一种道具。
教育重在对学生心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热炒“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浮躁心态的反映。有鉴于此,社会各界别再为一己私利对“高考状元”大肆炒作,而应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