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2007-07-17 来源:搜狐博客
教育部:你为什么不敢承认应试教育?
有几个问题,我始终弄不明白,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部门不能正视应试教育?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第一频道,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播出时,明确地讲过:“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该频道“朝闻天下”在“媒体广场”报道各主流媒体的文章时,也不止一次讲过当今“应试教育体制”这样的话。《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在评论中多次分析过“当今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主流媒体讲得很明确。
我到一些省市重点中学,学校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对我说“我们在对上汇报、对外宣传还是要讲我们的素质教育搞得如何如何好。譬如开了什么课,搞了什么活动之类。但我们实实在在干的是应试教育”。教师坦然承认:“我们都是挂在应试教育列车上的一节车厢,不跑也得跑”。校长和老师讲得很坦率。
社会舆论和家长们讲得就更明确,他们会举出自己孩子所受的应试教育的种种折磨。可为了孩子,家长又不得违心地去跟应试教育跑。家长和孩子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至今没有听到一位家长赞颂当今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相反,讲起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乱收费等现象,都非常愤慨。
我想不明白的是:当今应试教育制度,在全国老百姓心目中,已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正式讲话中,在下达的文件中,却没有提过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类的话。
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的确下达过不少文件,诸如“五不准,不准双休日加课,不准加重学生负担…”但不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下达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甚至具体到提倡跳集体舞等措施。但文件不分析学生们为什么会体质下降,为什么不能体育锻炼的原因,就是不提“应试教育”几个字。
同教育主管部门有接触的人士讲,教育主管部门对下面应试教育盛行的种种问题是了解、清楚的。但是对上,对外不讲。据说,他们也不希望媒体多讲这些事。
我不明白,要向大家请教是:应试教育,就像阿Q头上的疮疤一样,为什么那么忌讳,不敢提及呢?
第二个问题是:究竟谁在搞、谁在指挥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在全国肆虐,大发淫威,摧残青少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谁在搞应试教育?
有人说;“这主要是家长。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看现在的家长,都争着给孩子报各种的班,什么奥数班、英语班。到处都能看见家长用自行车带着孩子背着乐器去学电子琴、萨克斯。为了孩子能报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几百名家长可以在幼儿园外通宵排起长队。现在的家长都跟疯了似的,宣传双休日不准办班加课,但家长不干。”因此当今掀起应试大潮,加重孩子负担的是家长。
家长听到这种说法,非常生气。家长说:“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能不考虑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吗?现在上中学、上高中、上大学,不都是只看分数。录取时差一分都不行。连小学升初中,说是不得看资格证书,但实际上哪所学校不看证书。别的孩子都有一叠证书,我的孩子没有,中学的门就进不去,现在连进小学都是如此。上学只凭分数,有特长、有证书可以加分录取,究竟是谁在搞应试教育?”
过去许多职业学校办得很好,中职、高职都有。孩子上不了大学,可以进高职,上不了高中可以进中职。孩子考试成绩差一点,也有学校上,以后也可能找到工作,我们家长没有了后顾之忧。前一阵子,不知是哪位领导下令,掀起一股砍职业教育之风,大批职业学校不见了。有许多带帽升级,变成了大学。大学盲目扩招。几年后大学毕业生过多,到处找不到工作。于是研究生扩招,两年后,研究生过剩,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扩招。硕士多了,找不到工作。于是博士生扩招。一位博导带40~50个博士生,造成硕士、博士生贬值,到处找不到工作。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砍掉职业教育,使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更加严重,这根独木桥比以往更窄了。许多农村的父母竭尽全力供孩子上学,指望孩子上大学后家庭能够富起来。结果孩子毕业后四处找不到工作。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教育主管部门决定,重新恢复职业教育。但原来的校舍或已荡然无存,或已改头换面,变成了大学。更严重的是,原来的一批富有经验的师资和一批优秀的老技术师傅都已退休。原来多年积累的宝贵的校风和办学传统都已失传。这对教育事业、对国家是极其巨大的损失。这是花几十万、几百万都买不回来的。现在虽下令恢复或重建一批职业学校。懂教育的人都知道,重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谈何容易。只要到新建的这些学校去转一转,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大学、职业学校、高中、初中的发展必须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相协调。招多少大学生、招多少研究生,有关部门必须仔细测算,进行宏观调控。这是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的职责。现在水价、天然气价格的调整都要先测算,然后邀请有关人士进行论证。砍掉大批职业学校一事为什么没有经过论证、通过人大常委会甚至人代会充分酝酿讨论。只由少数教育主管官员灵机一动,拍拍脑袋就做出决定。这一决策的重大失误至今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也没有在任何会议上做出说明。我们的监督部门哪里去了?这是不是失职?总不能说今天恢复职业教育是对的,当年砍掉职业教育也是对的吧。
应试教育同当今的人事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人事部门过于迷信考试、文凭、资历、资格证书这一套。重资力证书而不重能力。弄得假文凭、假证书满天飞。这一错误导向也是助长应试教育的重要原因。
家长们一谈起这些问题都非常激动。但同时又非常无奈。为了自己的孩子要上学,不得不违心地被应试大潮席卷进去,让自己的孩子去适应考试,争取考得高分,上个好学校。家长们听到有人把应试教育的产生归咎于他们,都非常生气。他们说:“我们和孩子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我们都是被迫的。这一切能怪我们吗?”
有人说,搞应试教育主要是一批第一线的教师。他们给学生出难题、怪题。家长会上给学生按分数排名。许多内容在课堂上不仔细讲明白,留到课下在辅导班上去讲,向学生家长赚大钱…等等。不可否认,这些现象的确存在。有的学校的老师的作为还相当严重。
我去一些重点中学同老师座谈时,老师们很坦率地承认,他们所搞的的确是应试教育。老师他们很委屈地说:“我们完全是被迫的。我们是挂在应试教育这个列车上的一节车厢,不跑也得跑。现在教育局把我们的工资、奖金、职称、评审、年终评定、乃至饭碗等一切一切都同分数,同升学率挂钩。而且实行末位淘汰。每年进几个新教师,班上考评差的教师就要走几个人,我们每天五点起床,六点前到校。一天课下来,晚上还要管晚自习,十点多才能回家。我们也有孩子,要管孩子,要做家务,还要花时间进修,写论文。我们都快要累死了。孙老师啊!你在北京,离中央近,帮我们向上反映反映啊!”
有许多老师不甘心搞应试教育这一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做了许多提高学生素质的改革。有的甚至自己创办素质教育的学校。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在学校执行应试教育也是被迫的,那些通过应试教育乘机大捞其钱的只是绝少数。因此看来,当今家长和教师的种种行为都是表面现象。他们这样做都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他们都不是产生应试教育的根源。
那究竟是谁在搞应试教育呢?是谁在策动、在指挥全国的应试教育呢?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掌握、把持在谁手里呢?我向大家请教。
教育部们曾经下达过不少通知,诸如“五不准”等等,后来这些通知都没有得到执行,变成了一纸空文。人们评论说:这是治标不治本。好比一个人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总头痛,医生不设法割除这个瘤子,而只给他吃止痛片,不清除病根——应试教育。人们评论说:这就是手中高举应试教育的“令字旗”,想去克服应试教育造成的种种现象,是很可笑的。对这种说法,你认为对还是不对?
第三个问题是:围绕着应试教育,有许多问题,应如何解释。
我国有许多重要国策,诸如:计划生育、保护耕地、环境保护等等。实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理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对此中央是专门召开过会议,作了决定,下达过正式文件的。
但这些重要国策的执行过程中,唯独教育方面的这一国策,与其它的不同,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我们就拿“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实行素质教,反对应试教育”两者作一比较。
最近,一些江河湖海出现严重污染,太湖、巢湖、滇池先后出现大片蓝藻。一些化工厂、造纸厂等乡镇企业偷偷向河湖中排放工业废水,造成环境大面积污染,甚至严重影响到居民饮用水的安全。环保总局对此态度很明确,必须从严查处。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环保局承认,有监控不力之处,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有重大责任。人们批评环保局监控不力,但从不认为环保局本身在搞环境污染。
各地排污的厂家,也只敢在黑夜、在没有人检查的时候,偷偷地排污。他们知道排污是非法的,是要被查处的、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因此只能在背地里,暗中偷偷地进行。决不敢在白天、光天化日之下,当众人的面、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干,更没有胆子在媒体上公开宣布:“本厂要向某江某湖排污,并有排污名师现场指导排污”。
我一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教育领域“实行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开始还是有些遮遮掩掩的,就像一位重点中学校长对我讲的那样:“我们对上汇报、对外宣传,还是要讲素质教育搞得如何如何的好,譬如开了什么班,开展了什么活动。但实际上我们搞得全是应试教育。”应该说,这位校长讲得很真诚,讲得很坦率,讲得很实在,是老实话。
有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一套办法:调查组来了,于是收集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案例,来证明本地区实行素质教育的成绩。应该说,这些案件确实是真实的。但整个地区,教育主流是什么?这些案例被利用来遮掩主流仍是应试教育的现实。这种做法,明眼人、了解情况的人是一清二楚的。
还有的重点学校,每年级按考试分数高低依次分成A、B、C、D…五、六个班。五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每个学期各班都按考试分数上下调整百分之几十。例如把A班分数低的下降到B班(C班),再从B班把分数高的升到A班。每年都从其它学校招收高分的插班生若干。这种学校按残酷的应试机制使学校达到非常高的升学率。几年之内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雄居全市(全省)第一。升学率高了,考取北大清华的人多了,又反过使学校获得更好的生源,并获得巨额的择校费。这些应试示范校的校长都是聪明人。他们在学校里开设一些音乐、美术课,特招一些文艺、体育特长生。组成艺术团到各地巡回演出组织几个体育代表队争得南区、北区比赛冠军。因此,博得一些领导人的夸奖。
被评为“素质教育示范校”。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得意宠儿,成为同国外进行教育交流的典型。虽然,这种欺骗手法是具有“高智商”的人才能干得出来的,比偷偷摸摸排污的乡镇企业老板手法高明多了。
许多学校从此受到了启示,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的遮羞布干脆不要了。应试教育堂而皇之、肆无忌惮地走上前台。地方的教育厅局长把升学率和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当作自己的政绩。有的教育局长公开宣布本市的升学率要在全省“争一保三”。各种应试辅导学校、辅导班如雨后春笋,成为高利润的应试产业。有的学校成为应试产业的暴发户。报纸上,甚至主流媒体的广告栏上争相刊登各种应试辅导学校、辅导班,高考、中考冲刺班的大幅广告。诸如:“聘请高考、中考命题、阅卷名师亲临授课,保你圆重点大学之梦”之类的广告词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力。出版社更是不甘落后,早就把出版各种应试辅导材料作为获得最高“码洋”数,赚得最大的利润的选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污染环境的那些企业敢吗?他们敢在报刊上堂而皇之的宣布“本厂要大量排污,并邀请污染专家亲临指导”。他们敢吗?他们即使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这样做。
我们不禁要问:在实行计划生育、封山育林、水土保持、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重大国策方面任何其它领域谁都不敢这样做。虽有违反者,但一经揭露,必然群起而攻之。
但为什么教育领域,在“实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国策上就能这样做呢?
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诚心诚意向大家请教,希望得到指点。(文/孙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