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越穷越闲越富越忙"现象
2007-07-11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越穷的人越闲,越富的人越忙”。据了解,此现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它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本期话题引起读者的普遍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带给人们启发。

    希望广大读者继续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展开讨论。结合身边的鲜活事例,深入探讨“忙”与“闲”、“富”与“穷”的关系,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促进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倡导先富带后富,让暂时无所事事、不知道干什么的人也能忙起来,富起来。

    “百姓话题”版将继续推出怎样看“越穷越闲,越富越忙”现象的讨论,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俺吃不来那苦    吴之如/绘

让闲人忙起来帮穷人富起来
河北省清河县委宣传部李占崇
  如今在生活中常听人们说道,“越穷的人越闲,越忙的人越富”。果真是这样吗?
  笔者曾带着这个问题,询问过一位在县城摆摊卖菜的农民。他颇有感慨:“以前我们农村的生活条件差啊,连电都没有。农民除了农忙季节,整日里闲着没事做,晚饭后都去村外打闹、闲玩儿。虽然清闲,可农民的日子贫困呀。现在好了,就说我卖菜吧,整天起早贪黑的,虽然忙,但我赚钱了。我给我两个儿子,每人都盖了一套新宅院,把孙子的家业都给他们置下了。所以说,现在只要你勤快,就能致富。”
  “只要你勤快,就能致富!”农民这句朴实的话可谓一语中的。这正是让“闲人”忙起来、富起来的根本所在。目前,农村中忙闲不均,富的忙,穷的闲的现象,在一些贫穷落后地区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以身边勤劳致富的典型启发“闲人”们,使他们认识到致富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天方夜谭,不是遥不可及,致富更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你勤快,就能摆脱贫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其次,应多为“闲人”提供就业机会、致富信息。合适的就业机会、准确有效的致富信息能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调动致富的积极性。
  再次,政府性的帮扶行为不可少。我们河北省清河县自2005年实施至今的“进百村、联千厂、扶万户”工程,效果相当明显,使大批的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如何致富的“闲人”,在帮扶中走向了富裕。

多措并举 走出怪圈

山东省冠县兰沃乡 江书友

  本期话题使我想起了一段相声,这段相声是讽刺一个农村懒汉名叫“糖葫芦”的青年,他是越穷越闲、越穷越懒,别人忙着致富,他却袖手站在墙根下晒太阳,还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议论,以至于30多岁了还娶不上媳妇,靠父母养活着。他是一个典型的越穷越闲的代表。
  在农村“越穷越闲,越富越忙”,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就好像农村有些地方的计划生育一样,生育观念陈旧,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一个迷失方向的怪圈,找不着路,走不出去。穷,是因“闲”造成的,不动脑子,不找门路,缺乏市场经济意识,致富无方,因此造成穷。而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肯吃苦,会琢磨的勤快人则能很快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要想使“闲人”跳出“越穷越闲”的怪圈,必须从多方面加以引导和帮助。
  首先要提高农村“闲人”的科技文化素质,要让他们有致富的本领。加大对一些“懒人”、“闲人”的技术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其次,帮助那些“懒人”、“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往往“闲人”是因致富无门,自暴自弃,缺乏生活信心而造成的,要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让他们像“富人”那样忙活起来,勤快起来。再次,地方政府等基层组织部门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泥潭,手把手地教那些致富无门的“闲人”掌握一技之长。先是让他们看,再是让他们学,让他们干。给他们出点子,指导他们掌握致富的门路,慢慢地引导他们由懒变勤,由闲变忙,最终达到由穷变富的目的。

对口支援 实现双赢

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 李建波

  “越穷的人越闲,越富的人越忙”具有一定的普遍现象。出现此种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穷的地方的集体经济不强、资源短缺、人们思想观念老化等。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要转变穷村人们的思想观念。穷村与富村如果实行对口支援的方式,有可能实现双赢。
  笔者认为,首先,可以采取从穷村选择能人到富村“留学”的办法。比如:选拔穷村有知识有文化、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人到富村“留学”,在富村的村办企业任职、做工,以学习富村的先进典型、先进思想,学成之后,回村任职或者创办企业,政府在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人忙起来,富起来。
  其次,富村也可到穷村投资办厂。如引导富村对本村资源依赖性不强的企业到穷村投资办厂,利用穷村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生产,同时提高了穷村村民的收入。
  另外富村可给穷村“人才”支持。穷村最缺乏的是锐意进取的思想,可以利用富村的人才优势对穷村进行人才培训等,如富村可以组织一些企业家给穷村村民上课,转变他们的老观念、旧思想,富村组织一批能人到穷村任职带动村民,务实兴业等。总之,穷村与富村要优势互补,对口支援实现双赢。

忙起来 就精彩

北京市平谷区 张爽

  如今有人感慨,富人和穷人就像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选手。富人因有钱可以穿品牌的跑鞋,中途所得给养又多,观众又不吝啬给富人掌声,富人自然愈跑愈快;而光脚的穷人一路坎坷,一路寂寞,因“光脚”一路又备受冷嘲热讽,劲再足,也难免落在富人之后。于是富人越跑越快,穷人越跑越慢。最后,富人就成了那些忙得停不下来的人,而穷人就成了歇在路边看富人跑的“闲人”。因此,富人愈忙,穷人愈闲,就成了如今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而怪异的景观。
  从文本上分析,越富越忙,是因为富人愈有钱,就愈想赚钱,有了十万,心想着百万,有了百万,还想着千万,而穷人限于眼光思路窄、信息又闭塞,自然致富无门、聚财乏术,所以只好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守业的心态就逐渐淹没了创业的心思。
  殊不知钱财靠守是守不住的。“红楼梦”里,贾家的宁荣二府梦想着靠祖宗的基业来守住荣华富贵,最后的结果还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一贫如洗的刘姥姥因穷极生变,思维活络,忙着与富人走动联亲,后来居然混了个小康,以至于沦落的贾家后人最后要靠她来接济、搭救了。
  再单说说“闲”与“忙”。闲的状态少了说是静,多了就是无所事事。另外闲多了还会生是非。文人讲究“闲”:“闲敲棋子落灯花”或“偷得浮生半日闲”,闲也不过半日而已,那三百六十四天半的日子多数还是忙的。如果只有半日忙,而三百六十四天半都闲的话,就会让人因闲而懒,而不作为。因此少闲养精神,闲多害人身。
  而忙就不然了,忙的状态是动。动感十足则精神十足。忙代表了一种活力、一种张扬和一种精气神。富裕的忙人让人感慨,而不富裕的忙人则更容易让人感动。因为“忙”让人的希望看得见,让人的理想有所归属,更让人凭此多出些成就感来。
  富人闲久了会变成穷人,而穷人闲多了,只会更穷。所以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还是忙着些好。人一忙,心思便活跃,信息便灵通,机会会更多,眼前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所以不论富人穷人,忙人闲人,我都想套用一句广告词来祝福他们,那就是:忙起来,就精彩!

教会致富本领是关键

江苏省沛县朱王庄 赵承沛

  笔者认为,让“闲人”忙起来,首先就要让“闲人”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能。曾经很多农民兄弟外出打工,就是因为缺少相关的劳动技能、专业技能而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找一些杂活,出一些苦力,久而久之,就干不下去了,只好再回到老家农村。
  然而,在老家农村,由于地少人多,不闲着又有什么办法呢?因此,基层政府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劳务市场的需求对农村那些闲着的人进行培训,帮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使他们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忙起来、富起来。

穷要思变

河南省邓州市 余同云

  笔者认为,富裕的机会从来都是均等的。富裕农户不过是先富起来的一族罢了。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是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贫困户富起来的好时机。闲着的人如果不抓住机遇,不思发家致富之心,不怀脱贫致富之志,那么只能永远穷下去。所以身为闲者,要充分把握时机,利用党的富民政策,穷则思变,让自己在改变贫困面貌的道路上忙起来,勤快起来,最终和大多数人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闲人”忙起来好

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 冉德强

  笔者就生活在农村,对“越穷越闲,越富越忙”的现象深有同感。每每看到那些穷“闲人”,真想问他们: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环境,你们为什么就忙不起来呢?难道怕富了吗?
  究其原因,一是安于现状,习惯了。现在所谓的穷人,他们也大多有吃有喝有房住,生活过得去,于是心想那就这么过算了。“富贵由天”,这都是命里注定。二是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闲人”们大多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吃苦下力的事不干,技术活又干不了,成天怨天尤人,叹世道不公。三是由于家底薄,想干事没本钱。四是与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有关,在打牌赌博、游逛闲荡占上风的地方,想干事的人也被同化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点不假。五是懒惰成性,不想干事。
  说到底,“越穷越闲”是个思想观念问题。他们大多没有走出去,没有看到富人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要将“闲人”变成忙人,首先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改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有组织地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听听。其次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俗话说:“九勤夹一懒,逼着懒汉干。”试想,别人都在干事,都在发家致富,懒汉还能无动于衷吗?另外,对那些不会“巧干”的人,地方组织可帮其制定发展计划,逼着他们忙。这样的人,只要将他们引上路,就会由“懒”变勤的。

授之以渔 更新观念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 荣玉平

  如今,在农村中有许多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在为这些农民欣喜之余,也必须同时看到,还有部分农民的生活依然很穷,他们的生活处在“越穷越闲,越闲越懒,越懒越穷”的怪圈中……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农民本身受文化教育的局限性,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慢,另一方面则是生产生活环境以及资金匮乏等原因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制约了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难以发挥自身的能力,想致富却又一筹莫展,想发展却又没有门路。在这部分人中,他们除了仅靠微薄的土地生产生活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就需要农村有关部门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在农村推广和实施“有利于穷人”的经济措施和公共政策。通过多种渠道打开多种门路,为他们提供致富途径。
  在帮助和扶持他们脱贫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矛盾凸现出来。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
  听到这个故事后,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穷人真不争气,就是懒,就是喜欢闲着。可是要知道,对于生活穷困的农民来讲,送一头牛只是让他们看到了暂时的希望,要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还需要教会他们“授之以渔”的本领。
  笔者认为,农村有关部门要切实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扶持一户富一户,不能只把项目送到农户家中后,就不闻不问撒手不管了。要加大对贫困农民的生产技能和进入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培训。否则,再好的扶植项目到了农民的手上,也不会变成“聚宝盆”。另外,不仅仅是要在物质上改变贫困农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扶持,使他们彻底从“闲”和“懒”的状态中走出来,日子越过越好。

完善分配机制 缩小贫富差距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 滕方永

  在我看来,“越穷的人越闲,越富的人越忙”是一种社会现象,反之,“越穷的人越忙,越富的人越闲”也是一种现象。
  实际上,绝大多数的穷人都很“忙”,他们忙于生计,忙于养家糊口,忙于与眼前的各种生存困境抗争,从而使得他们不停地劳作、忙碌,尽管收入很低、所获甚少。他们所谓的“闲”往往又表现为因受自然、社会等种种条件的限制而缺少出路,以至于闲着没事干。比如,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员、身有疾患的人员等等,对类似原因而致穷的人,让他们忙起来、富起来,就需要政府、社会及他人给予针对性的关怀与帮助,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温暖呵护。当然,在穷人中也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懒”而“闲”而“穷”,比如城市中的一些下岗职工、“啃老族”等一部分人群,往往是因为怕脏、怕累、怕吃苦、怕丢了所谓的“体面”而宁愿闲着、呆着,自甘于贫穷,对他们,主要应通过加强教育和社会舆论干预,转变其就业观念,促使他们忙起来。
  另外,富人的“忙”与“闲”也分三六九等,但他们的“忙”与“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难以区分。由于有可靠的经济保障,富人在“闲”的时候让人感觉也很“忙”,比如忙着应酬、消费、休闲、娱乐……而这些在穷人眼中往往却都是“闲事”。在富人中也有一部分“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他们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纵欲、挥霍无度,而让他们“忙”起来、充实一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说,穷人与富人眼中的“忙”和“闲”存在着观念与标准上的很大差异,在现实中也难以进行准确的区分。而当务之急需要我们社会解决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完善和谐的分配关系、劳动关系,让穷富差距不断缩小,“穷人”与“富人”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营造一个忙闲适度、和谐共享的社会局面。

穷人要走近“智慧” 富人需培育“爱心”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委宣传部 熊运彬

  在我看来,“越穷越闲,越富越忙”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富人和穷人的主观心态有一定的关系。怕累的人越闲越穷,怕没事干的人越忙越富。一些懒散的人总是在抱怨新工作如何辛苦,而人们完成一项工作赚了一笔生意后,又在考虑下一个商业机会。于是,穷人的时间总是花在看电视、闲唠嗑、打麻将上,而富人却把时间用在找信息、学管理、跑市场上。对于穷人来说,也许是因为没有投资资本、发展机会和致富本领,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没有不怕辛劳勇于致富的思想观念。
  穷人艳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仔细想想,作为穷者,不但囊中空空,脑袋里也空空如也,既然没什么想法,也就不会有什么作为,无所作为当然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作为富者,脑子里想法多、计划多、行动多、应酬多,见了这样的人问一问:“近日如何?”回答一定是:“忙啊!”
  其实,穷人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富人与穷人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穷人,也没有永久的富人。穷到富的转变是大多数人憧憬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渴望富有殷实只能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人应该好好思考和富人相比到底缺少了什么?只有汲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改变自己的惰性,借鉴他们成功的方法,让思想“活”起来,行动“忙”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作为富人,也不能为富不仁,应该传播自己的智慧,做到“先富”带“后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如果能用爱心去带领穷人致富,多做社会公益事业,就能不断给穷人提供致富的方便和机会,人与人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观点]

思路决定出路

安徽省天长市委组织部 梁湘国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想到才能做到。”目前,生活中之所以出现“越穷者越闲,越富者越忙”的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两者的生活目标和发展思路存在差异:“富者”往往目标明确,发展欲望强烈所以忙,而“穷者”则通常过日子无目标、无计划,过一天算一天。
  为此,要让“穷者”忙起来、富起来,必须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有致富的愿望。

有志者事竟成

河南省平舆县宁庄村 赵彦良

  过去有句俗语:“饿的是闲人,冻的是懒人。”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去拼搏、不去奋斗整天在村子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这样的人能富起来吗?所以笔者认为,那些还没事干的“闲人”,一定要振作起来,利用党的惠民政策,用自己的双手走勤劳致富之路。
  其实,穷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对待这个“穷”字。据说社会上有不少大款,甚至包括有些亿万富翁,都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们就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所以说有志者才能事竟成!

来源:三农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