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近年来,“办证”、“办文凭”的非法小广告不经意间贴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难治的“牛皮癣”。但透过乱贴乱画这层表象,其暗藏的证章造假活动本身更成为屡禁不绝的一大社会公害。最近,哈尔滨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在加大打击制售假证行为的同时,对查获的买假证者信息通过媒体给予曝光,希望以此唤醒社会的诚信良知,从根本上消除制假售假的内在“动力”,根除假证公害。

2005年10月18日,警方在查抄假证窝点时,发现窝点的墙面上挂满了各类证书的样本。当日,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警方在长征小区院内查获一制假证窝点,在现场发现了大量制假工具和假证,抓获制假人员4人。 新华社发(刘涛 摄)

2005年10月18日,民警展示假证窝点伪造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当日,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警方在长征小区院内查获一制假证窝点,在现场发现了大量制假工具和假证,抓获制假人员4人。 新华社发 (刘涛 摄)
触目惊心--还有什么作不了的假证?
假证贩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无所不能!”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监督处处长王奇明这样评价,“只要你说出你想要作的证件信息,假证贩子就会给你制作出来。”
从2006年4月开始,哈尔滨市在14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破获了36起制售假证大要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3名,查获各类假证件成品、半成品多达35.3万件,假印章模7万多枚,查扣尚未张贴的违法小广告14.4万张,包括增值税发票在内的假发票1.36万张……
可怕的是,哈尔滨市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在总结时发现,办假证已不再是人们一般意义理解的假文凭了,近两年查获的假证件竟然涉及文凭、工作证件、户籍、资质、技术等级、证照、机动车、婚姻、房地产管理、人事、特殊证件、金融、税收征管等13大类140多种:
普通高校、警校毕业证、学位证、军官证、警官证、记者证,身份证、户口、护照、医师执业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军车驾驶证、牌照、死亡证明、残疾人证明等等,甚至还有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国家安全部特别通行证,活期存折、定期存单、银行卡等各个领域内的假证,而且假证成品与真品看上去极为相似,一般人很难用肉眼辨别,让人触目惊心!
其中,假文凭中涉及的院校从中央到地方、从普通高校到成人教育、从军校到警校、从党校到行政学院,几乎囊括了全国各类所有院校。更令人叫“绝”的是,假文凭中一所高校某一个时期的校长是谁,该用谁的名章,假证贩子也都不会弄错。
此外,查获的7万多枚假钢印、公章、印模、名章更是种类繁多,大到国务院,各级政府,小到各级企事业单位,从国家部委办官员到最基层的房管所管员、派出所户籍员,无所不包。
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马柏成说,假证目前已经呈现“产业化”倾向,其社会隐性危害不可小视。一方面,假证件误导了社会价值取向,危害社会诚信;另一方面有的人是为了通过假证件升官发财、骗取不正当利益,打破了社会公平秩序;再有,假结婚证、户口、护照等流入社会,使不法之徒有了实施违法犯罪以及逃避法律制裁的“护身符”。
曝光买假信息--挤压假证市场空间
行政执法人员还在查获假证案件中发现了大量的成品和订单,说明假证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是制假售假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买假者中有学生、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人员等等,大中城市的办证案件几乎都辐射周边市县,这些人构成了假证市场庞大的需求群体。
王奇明说,制假者的手机被缴获之后,还不断收到求购电话和短信,还有大量的订单,这都足以说明假证市场供销两旺、涉及人群多的客观事实。
为了深入打击制售假证行为,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研究标本兼治的各种措施。近日,哈尔滨市道外、松北、南岗等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继通过媒体将近日破获的制售假证案件中购买假证者的信息进行了曝光。
“刘某,男,1972年出生,警官证,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少尉,发证日期:2005年10月1日,有效期至2009年9月30日。”
“单某某,黑龙江省委党校毕业证,发证时间:2003年7月30。”
“沙某某,男,厦门大学海外海外函授学院中医针灸进修班结业证,发证日期:1989年12月15日。”
“哈尔滨动力区某某专卖店,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法人代表孙某某,地址:动力区林机街19号,有效期自2007年5月31日至2011年5月30日,发照机关: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动力分局。”
…………
王奇明说,曝光买假者是一种治理假证“顽症”的治本之策。一般来说,买假者都是为了谋取个人的不正当利益甚至违法犯罪。但是,从案件的查处来看,买假者究竟是谁目前很难查清楚,这给查处假证案件带来了很大难度。曝光买假者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挤压假证市场空间。
但曝光买假者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一些市民认为,买假应该有对买假的处罚办法,但不应该简单以曝光方式处理,这会涉及个人隐私。此外,还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用他人的信息制作假证件,假证信息的当事人本身就是受害者,如果再曝光,当事人将面临更大的伤害。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歌雅说,从法律上讲,隐私问题应该与公共利益无关,但实际上,买假行为已经侵犯了公共利益,其目的是利用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观上也是一种恶,也是不诚信的表现,可能会造成社会真假难辨,破坏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公平,因此曝光买假者并不存在个人隐私问题。
律师关云天认为,行政执法部门在曝光买假者的时候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进一步核实相关买假信息,从而避免给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造成影响,也应及时纠正,尽可能为当事人挽回不良影响。
据王奇明介绍,从哈尔滨近期曝光的买假信息来看,还没有人以隐私为由对曝光问题进行咨询或者起诉。

“打击制售假证已经很多年了,可直到今天还是屡打不绝!”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马柏成说,假证泛滥对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年,哈尔滨市采取综合措施打击制售假证行为,尽管一个又一个假证团伙落网,但又不断地有人以身试法制售假证,这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近年来,城市“牛皮癣”在暴利的驱使下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了难以治愈的城市之痛。由最初的治性病、办证,到现在的收药、贷款、手机窃听器、电表控制器……城市“牛皮癣”出现“癌变”趋势。今年初至今,哈尔滨市接连破获制售假证大案,但城市“牛皮癣”依然“花样翻新”地侵蚀着城市的每寸肌肤。剥开城市“牛皮癣”的层层“画皮”,记者看到了“牛皮癣”的“癌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