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孝顺父母一张薄纸靠得住吗?   文 / 陈潭
2007-07-06
孝顺父母一张薄纸靠得住吗?   文 / 陈潭

  
  

  今年4月起,自贡市自流井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出台了一项新举措———新人登记要先签订一份《敬老保证书》及《赡养保证书》。此举一出,赢得大多数新人的理解与支持;不过也有人看法不同:“凭一张薄纸就能保证孝顺父母?这是中国亲情教育的尴尬,即使签了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脚。”(《华西都市报》7月6日)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0年我国城镇退休人员将达到7000万人。随着老年人口抚养比例逐年上升,养老保障所需费用迅速增加,养老问题尤其在农村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几年却频繁发生不孝儿女打骂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丑恶事件。一直以来,养儿防老是国人朴素的心理,是中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方式。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推行二十多年后,如今的农村夫妇普遍是一个孩子,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使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期冀家庭养老在如今十分不现实。
  不可否认,当地民政局婚姻登记机关出台的这一项新举措,出发点是好的。它希望通过这一协议的形式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约束住子女的不孝行为。然而,《敬老保证书》之类的表面措施毕竟不同于法律具有强制效力,不能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养老保障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约束。虽然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强制子女具有赡养父母等老人的能力和条件。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很多子女并没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而这种不履行赡养老人的行为只有道德谴责,却无法律约束。另外,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是国家提供财政以退休金的形式解决城市的老人养老问题。而农村养老问题却把老责任全部留给了农民家庭,沉重的养老负担还得由我国农民个体肩负。
  进一步看这个问题,当地政府以协议书的形式来督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养老,似乎有推托政府责任的嫌疑。因为养老问题不仅仅是家庭自己的问题。它还是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问题。而这种靠协议促使子女完全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不现实。因为在老年人口日趋增多,青壮年人口相对减少,家庭养老负担日趋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子女尤其是在农村无能力赡养老人,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承担养老的责任。
  因此,政府首先要做的不是靠一张薄纸约束子女的行为,而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从道德层面教育子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