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困局的切肤之痛及心腹之患
2007-07-05

    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雨水的博客

    “第四次环保风暴”——“流域限批”等系列举措昨日风起云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新闻晨报记者专访时语气颇显无奈:“‘流域限批’已是我们能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传统的依赖行政手段的环境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解决问题,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就是融合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和公民参与的综合手段。”(2007年07月04日 07:53  来源:新华网)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国家不可谓不重视。听说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来了,一群当地百姓跪在面前,目的只有一个,请求治污,他们为了污染问题已经上告了10年!人民群众不可谓不支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众的切肤之痛,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

    今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掀起了被称为第三次“环保风暴”的“区域限批”,4家企业和4个地区因为违犯相关的环保法规被环保总局处以不得新上项目的惩罚。“限批”的措施被用在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4条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上。对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管是对几个月前区域限批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对将来流域限批将有的成果,他本人都不持乐观态度。

    有媒体称之为猫鼠游戏依然在上演。所谓“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是国家环保总局无可奈何的环境执法手段。。“以前是让你关停并转,我走了你又故态复萌,我拿你没办法;现在是你不关,其他的项目就不给你批,你为了保一个亿可能要损失十个亿,你自己衡量得失。这确实更有效一些,但和现在的严峻形势比真是相差太远了。然而,这是现有法律政策框架中环保总局能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国现行的《环保法》颁布于1989年,“处罚力度小、手段软”。企业违法排污,环保部门最多罚10万元,而且根据法律规定,每月只能罚1次,满打满算一年才120万元,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熊跃辉说,这还是在企业自觉、按时地缴纳情况下。“有的一年才罚七八十万元,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企业根本就不怕行政处罚”。 因为关停、查处排污企业还得靠地方政府。而企业后面有政府撑腰、有官员作保护伞、有地方行政保护,排污企业的“不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别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老百姓的环境诉求得不到重视。如此看来,在这场环境保护的所谓猫鼠游戏中,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中,谁是猫谁是鼠还真说不清楚了。

    不由得想起前一段闹腾的沸沸扬扬的山西省。山西省一年的环保罚款竟然达几十个亿,按照罚款标准比照一下,不难想象,在这罚款后面是怎样的环境生态危机。为了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省政府竟然还需要反过来向下级地方政府“一把手”个人,承诺一年发多达200万的“红包”。这到底是奖励还是行贿,是正面激励还是利益诱惑,人们也不好评说。反正地方政府就是这么干的,就敢这么干,奈何?!

     污染有理,治理污染发财。不然没有“积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的效果不好,再狠一些的又没有了,是不是可以参考山西省的做法,给污染严重的地区“一把手”发放巨额“红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每人发个几千万,或许没准还能减少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苦。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