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下跪请求治污”让谁蒙羞?
2007-07-05

新华网    2007-07-05    来源:发展论坛

    【编者按今年5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熊跃辉参加的检查组到安徽蚌埠鲍家沟时,当地村民竟然集体向检查组下跪,请求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解决污染问题。网民认为,村民下跪让政府蒙羞,因为保护环境本是地方政府的分内之事。网友称,解决污染问题必须纠正官员的畸形政绩观,实行严厉的问责机制,让漠视环境保护的干部付出代价。

    论坛热贴:该谁下跪?为治污村民集体跪求环保总局检查组

来源:资料图片

    百姓下跪让地方政府蒙羞

    麻辣鞭仗花:近几年来,有关环境污染的报道经常见诸于报端,有些地方的污染情况可谓是“触目惊心”却没有引起重视,最后竟然严重到让当地百姓下跪请求治污,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不知道污染情况?还是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想得不多:地方政府忙于追求GDP,对环保问题却无动于衷,而村民为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得不向国家环保总局的检查组下跪请愿!村民的“出格”举动让政府蒙羞,环保部门岂能对环境污染如此漠视?

    新华网友:当地村民为了污染问题已经上告了10年,为何不见治理效果?环境保护本是环保官员监督治理的份内之事,由此可见有多少行政部门挂其牌却不行其事?那些各级不作为的官员更应该以下跪的方式向群众谢罪。

    李加冬:企业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或者虽然做了环评,但没有落实污染治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何会开工?谁的责任?除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环境的原因之外,当地政府部门漠视民生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否则怎会出现主管部门的“三不查”现象?

    治污必须先抓官员的思想

    新华网友:环境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村民对检查组下跪实则反映了他们对当地相关部门工作的失望。根据现行的法律,关停污染企业的权力在地方政府,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放纵排污企业也是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

    新华网友:有些官员为了政绩,甚至以牺牲环境来吸引排污大户,一旦上级环保部门来检查,当地政府总是想尽办法包庇这些企业,便出现了“检查也是白检查”的现象,没政府的保护伞,那些企业敢顶峰排污吗?要治污,必须纠正官员的畸形政绩观。

    新华网友:
有的政府部门经常公开要求群众为自己的工作提意见,可当地村民告了10年,问题解决了吗?主管部门不能将意见箱当作摆设或者宣传工具,对已有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能处理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搪塞群众,而应该切切实实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

    让漠视环保的干部付出代价

    滑力加:企业制造污染“三不怕”的原因就在于当地政府的“三不查”,要想真正解决环保问题,还需整治一些政府官员。对于在环境问题上不作为的官员必须严查严办,一旦动了真格,看谁还敢把百姓的诉求当作“耳边风”?

    新华网友:不能否认的是,许多排污大户背后有当地政府撑腰,如果没有对污染地区渎职官员的问责制度,这些官员还会伙同排污企业一道和上级环保部门玩“猫捉老鼠”,最终只会导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铲除环保问题中的阻力,必须先撤掉渎职、受贿的官员,并且实行“流域限批”制度。

    新华网友:环保问题关系到千秋万代子孙的利益,不能搞“一阵风”,要将环保纳入到干部的考核之中,形成一种长期的制度,对于包庇、纵容环境违法的干部必须“一票否决”,让漠视环境保护的干部付出代价,把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干部提上来。

    麻辣鞭仗花:村民集体向环保总局检查组下跪,表明他们已对当地政府的治污工作失去信心,当地政府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认真检讨错误,希望为政者走出办公楼,认真对待百姓的诉求,而不“走马观花”式地去基层“作秀”。

 

    环保总局“只剩下最后一招”让我们忧虑   

    继今年初首次实行区域限批政策之后,环保总局再次举起“限批”大棒。这样做势必会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其中也影响了不少无辜的企业。但年年治污,年年污染,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环保部门的这种角色就显得很尴尬。

   “限批”政策,有点类似于古代的“连坐”,此举的目的在于给地方施压,促其解决问题。连一向雷厉风行的潘岳副局长也坦承,他们只剩下最后一招了。可问题是,连环保总局都只剩下最后一招了,如果此举并未奏效,我们该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

    环保困局的切肤之痛及心腹之患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民众的切肤之痛,可持续发展的心腹之患!不由得想起前一段闹腾的沸沸扬扬的山西省。为了遏制环境进一步恶化,山西省政府竟然还需要反过来向下级地方政府“一把手”个人,承诺一年发多达200万的“红包”。这到底是奖励还是行贿?

    所谓“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是国家环保总局无可奈何的环境执法手段。如果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的效果不好,再狠一些的又没有了,是不是可以参考山西省的做法,给污染严重的地区“一把手”发放巨额“红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