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黎明:星空评论 > 日志 > 公权批评 2007-07-03
世界上原本没有“暖劫难”这个词,是我新造的,特指“全球气候变暖”进入一个阶段后的人类境遇。“气候变暖”有个速度、程度问题,而“暖劫难”这个概念意味着一个“临界点”的到来,在发生这个转折之后,人类就要承受或许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暖劫难”离我们多远?我想这是当代人听闻气候变暖说法后“优先考虑”的问题。出自生命本能和直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种天灾是否会影响到“我的此生”,然后再从理性或伦理的层面思想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发展。问“暖劫难”多远,不是看科普成效如何,其直接的作用是考察处在“天变”中的“社会人”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正由方方面面的“世界观”和“文明积淀”所决定。
各国的专家对气候变暖的危害程度及“变化时间表”有多种不同乃至大相径庭的观点。如日本的一个模型曾预计100年后中国增温8.9℃,这个吓人的估计就和“国际主流”相去甚远。来自美国几家著名科学研究机构的6名科学家,近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辑》上发表了长达29页、名为《气候变化与微量气体》的论文,明确向世界提出警告:人类文明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说“这一威胁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计的更加严重”,这实际上就是批评权威机构过于乐观,对气候变暖的危险估计不足。权威组织IPCC预计本世纪海平面将上升大约40厘米,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几米,这样的差异,外行也能看出差别很大。
从专家哪里,我们能得到关于后果危险性的结论,也能得到技术方法的指导,但我们现在还得不到共识度较高的“暖劫难时间表”。因此,我这个外行如果就此发言,其思考与表达也能具备其“独立”的特性。如果是庞大的宣传机器积极运转起来渲染“暖劫难”,那就很容易达成不好反驳的权威效果。
理论上,我倾向这样的认识:世界范围的“暖劫难”不会到来,它应该并且能够避免(这里不提)。
然而,我还同时认为,在中国大陆,宣传机器会浓墨重彩地渲染“暖劫难”,以至于造成人们这种感觉:中国率先进入了暖劫难,世界重灾区并非目前专家们预测的非洲大陆,而是中国大陆。
《太湖蓝藻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全球变暖是主因》;
《四川今年旱情明显重于常年 全球气候变暖是主因》;
《大雾为何频频“光顾”中国?全球变暖是主因》……
以上都是中国大陆媒体新闻报道的题目。
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的水都该臭,但全球并没发生这情况,偏偏是太湖的水臭了。
全球气候变暖,全世界旱情或洪涝灾情和往年有别该是普遍现象,然而偏偏就决定了重庆旱情明显重于往年。
全球气候变暖,大雾并未弥漫世界,偏偏就喜欢频频光顾中国,这大雾还真会犯神经,直教人一头雾水。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处在气候变暖敏感区的、似乎已经发生了“暖劫难”的地区的例子:三江源区,冰川脚下,有“黄河源头第一县”和“千湖县”之称的玛多县,曾三次被评为“中国农业收入第一县”。但在短短的二十年间,这里湖泊干涸,草原凋敝,遍地“鼠兔”(体大如兔的老鼠),由于已经“不适于人类居住”出现大量生态难民。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河流流量大涨才符合逻辑,可是那里的湖泊却干了,化出来的水也不知让哪个狗日的给整得无影无踪。据宣传机器说,玛多县生态恶化,“气候变暖是主因”。其实,气候变化因素可以说微不足道。真正的主因是当地政府决策大谬,发展畜牧业的指标和挖虫草、挖矿大军一起,毁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一方水土变的不养人,“全球气候变暖是主因”,这说法虽无耻但很聪明。全世界的责任么,我有科学依据的,这样谁追问“人为因素”就成谣言和别有用心了。所谓中国频频发生“暖劫难”的渲染,不过是用来替少数人背黑锅罢了。仅会贪天功、贪外功,黑厚功夫还不算修炼到家;在贪天功、贪外功的同时也积极污蔑大自然,将人祸与内祸的责任转移到老天和老外哪里去---这宝贵经验与时俱进,如今又多了一条“全球气候变暖”。
2007年7月3日于河南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