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城市交叉路口的愤怒
2007-07-03

新华网    2007-07-03    来源:江南时报

    从住处到办公室,步行不过10分钟的路程,但要经过两个丁字路口,两个十字路口。行至这些人流车流密集的交叉路口,自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并非因为我有多么强烈的规则意识,我不过是有意将它视为浮躁时代的一个特别考场: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等待那几十秒的耐心。

    接受这种考试的次数多了,我的心态不复平静,有时甚至变得异常愤怒。不信,说出来你听听。

    每次红灯时间,总能看到男男女女旁若无人地、奋不顾身地横冲直撞,一开始特别反感,看得多了,便有了别样的感觉:我们是如此的追求效率,我们是如此的争分夺秒、争先恐后,我们又是如此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几乎所有的传统美德、现代精神都在此汇聚,只是不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我的愤怒在于,置身那些路口,更多的时候我倒成了劣势人群,那么多人坦然地“闯”,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等”,自己都怀疑是不是有些像作秀,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傻!

    闯红灯,责任都在行人吗?单位附近有一个超大的十字路口,如果严格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以我这个健康成年人的正常步速,不可能一次性通过整幅路面。在许多次等待绿灯的当儿,我留心观察对面老人、妇女、儿童过马路的情形,那真是险象环生,他们常常都要狼奔豕突般百米冲刺。我的愤怒在于,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拆除街边店、街边房,拓宽道路、桥面,重新设计市政管线,而交管部门为什么不能“以行人为本”,调整一下信号灯的控制时间,或是开辟新的行人疏散通道?

    在一个个交叉路口,我还要时不时地忍受剧烈的噪声刺激。电动车、助力车、摩托车制动时,刹车声此起彼伏,可以说是凄厉无比,有如一把把尖利的刀直刺人的心脏,我甚至能感觉到整个城市那一刻似乎都在滴血……我愤怒的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问题,技术攻关起来也会很难吗?

    一个素质问题、一个管理问题、一个技术问题,叠加起来便成了一个不再简单的“交叉路口问题”。

    我知道,人微如我者的愤怒,也不过是马路上的一声刹车,最后只会淹没在嘈杂的噪音中。

    有一天在等候绿灯的时候,一位同事又惊又奇地指着两个闯红灯的老外说:你看,老外也闯红灯啦!我不禁哑然失笑,环境原来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让一个人的习惯或态度产生变形!一位从日本旅游回来的朋友说,他们在日本时,那可是比日本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从不敢闯红灯。人怎么一出国就变得如此文明了呢?朋友说,一是日本人本身就很讲文明,二是绝对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不过,一回国,刚刚走下飞机,几位老兄就将一口浓痰肆无忌惮地脱口而出。

    看来,素质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背后,还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说白了,在城市交通那个小环境里,我们一方面忽略了行人的需求,一方面却又盯着行人的素质不放,你说,这是什么逻辑?!走在城市的交叉路口,我常常在愤怒之后怀想天空:和谐社会或许有许多考量的标准,而和谐社会建成之日,相信它的城市一定是井然的、通畅的、安静的。(周云龙)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