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XINHUANET.com 2007年07月02日 08:55:10 来源:辽沈晚报
□傅淞巍
一名女保姆病倒后无钱治疗事件,改变了沈阳5名大学生及一名社会人士合伙打工赚钱的初衷。此后他们6人在大学校园和社会上发起募捐,将善款交与那名女保姆。半个月前,6人在沈阳文富社区成立了大学生社区便民服务站,无论是在社区内卖菜,还是即将设立照顾居民孩子的托管班,他们均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和知识技能提供公益服务。
显然,这家大学生社区便民服务站,既是服务社区居民的临时场所,也是展现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准的新景观。在这里,5名大学生及同伴互相支撑,对内来说,是在实践着他们济困助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对外来说,是在向社会诠释着公益精神。
这家服务站,是这6名热血青年的试验场,按照他们的愿望,如果在保持公益性和维持这家服务机构正常运转间,能够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那么,他们间的合作将继续下去,不会因各自毕业而解体。
这种对共同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坚守姿态,已然超越了对个人得失的计较,成为他们6人青春道路上的必经阶段,实现理想的必然过程。即使他们的努力给居民带来的实际利益有限,即使他们的合作因故未能长久,无论对于公众还是对他们自己,他们的努力都意义深远。
不难想象,在对美好初衷的践行中,这6名青年即将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他们将在充分认知社会的同时,也充分认识了自己,将在积极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丰富人生内涵、社会阅历,去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更准确定位,及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从这个视角看,经受社会磨练甚至挫折后,他们不是离理想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这6名青年,既给公众带来了“青春无悔,理想无价”的形象冲击,其珍视的公益精神也给公众带来了心灵冲击:应以何种方式,将自己的财物、知识、能力回馈社会,投置于公共领域和急需救助人群,为公众利益进行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无疑,唤醒更多人的公益意识,是这6名青年的心中期待,也是和谐社会对公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