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不等于免费
2007-07-02


搜狐博客 > 公益时报 > 日志   2007-06-29

  6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刊出《“爱心大家庭”自驾游被指公益骗局》一文。记者在文中写道:“公益活动”却以组织旅游为内容,打着公益的招牌“和各地接洽”,还要参加者“AA制”支付每车两万元的“成本费”,爱心大家庭自驾游是不是如陈昊所说,“是一个骗局”?
  不可否认,在公益事业方兴未艾、鱼龙混杂的当今,确实有那么一撮人打着公益的旗号招商牟利,给本来就不够发达的公益文化环境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我们不知道“爱心大家庭自驾游”是否属于“招商牟利”的行列,但是这个活动在策划和操作环节确实漏洞百出:利用“垃圾邮件”群发信息、未经上级单位批准就忙于招商、对外解释活动内容时说法不一……这些不专业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已经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但是,从这个质疑中,我们发现,公众对“公益”也存在相当多的误解:比如“公益活动”不能通过商业渠道发广告、不能以旅游为内容、参加公益自驾游就不需要缴费等等,这些误解常常来自媒体的报道。今年5月13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世界公园发起的“向饥饿宣战——行走天地间”全球慈善义走活动遭遇爆棚而被迫取消,就跟某报“届时世界公园的门票免费”的误导有关。实际上,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卖门票来募款,但是,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以为,“公益”就是免费,收费的“公益”肯定有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自驾游跟慈善演唱会、慈善晚宴、步行筹款一样,通常是一种以“快乐慈善”理念为主导的筹款活动,据了解,香港前特首董建华担任理事长的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就在内地举办了两次自驾游活动,报名者不仅要收费,而且其费用比汽车俱乐部的成本费还要高——这样,活动产生的价差,就被当作募集的善款,用于内地扶贫治盲的慈善事业中。
  据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活动,参与者基本都是香港人,内地目前还很少有人接受这种“为了好玩、顺便捐款”的慈善消费行为。
      这种现象,令记者联想到了3年前慈善晚宴在中国内地的冷遇。当时,中国扶贫基金会策划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一场国宴级的慈善晚宴,不仅有重要领导人参与,而且不同的座位还明码标价,“卖”不同的价格,但是最后,这次具有开创意义的筹款活动在舆论的压力下流产。
  但愿,“快乐慈善”的理念能早日被更多人所熟知并接受,到那时,钟情于“眼泪指数”的中国人,才能快快乐乐地为自己的慈善消费买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