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里,企业慈善的方向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内与国外不同,国内慈善过于集中于教育、扶贫和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上,而国外所做慈善更为广义,包括学术资助、环境保护等等。我认为越广泛的帮助越和谐。
律师辜勤华: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和政府的作为空间。最早的慈善捐助起步于商人对于社会稳定的需求,他们愿意多出一份钱,从而换得企业稳定的经营环境。到了现代社会,慈善通过可以冲抵收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之后,最终还会回归于对企业竞争环境的关注。
而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环保、医疗(尤其是老人)、教育(尤其是儿童),以及涉及人的精神皈依的缺失。所以企业应该在这方面寻找机会。举例说,一个生产儿童食品的企业,就可以多向一些儿童基金来捐助,从而可以谋求在建立有关儿童健康的食品标准方面的发言权。但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根本的问题不是出在企业,而是整个国家的慈善体制。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
医疗、环保、扶贫、教育和见义勇为,疾病、水灾、矿难等社会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基金,都是值得关注的公益领域。如果企业能够将持续公益战略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上的公益战术结合起来,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
教育过去是公益的重点领域,但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未来一个时期,医疗健康将成为公益领域的重点。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因此,关注和保护贫困农民、儿童的生命与健康,不仅是政府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应是公益组织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捐资助医,将成为新的公益热点。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传播与公共事务部总监杨伯宁:
在选一个公益项目时,主要看重该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不同时期能否与时俱进、是否具备可发展性、是否具备示范效应带有可复制性,以及不仅是用数字能说明效果的可评估性。王永强采访整理
来源:深圳慈善报 20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