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慈善;慈善业待开发宝藏
2007-07-02


 
  在现今中国的慈善事业中,谁应该是慈善捐赠的主体?是家资亿万的豪门巨富?还是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众生?不论答案是什么,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慈善捐赠无论总额还是人均,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慈善捐赠水平?日前在天津举行的“激发民情,呵护民心——平民慈善与慈善教育公众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


  “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每年的捐赠大约75%来自国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而在慈善事业较发达的美国,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85%的捐款来自民众。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慈善捐赠的水平?在日前举行的“激发民情,呵护民心——平民慈善与慈善教育公众论坛”上,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表示:推动平民慈善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根据一些慈善事业发达国家乃至中国香港的宣明会(中国)、乐施会等慈善组织的现状来看,捐款的公众大部分都不是太有钱的人,这些人大都低于社会的中等收入水平。例如在2004年,(香港)无国界医生的筹款总额中,有98%来自香港公众个人捐款;中国绿色和平组织有96%来自香港公众个人捐款;香港乐施会有90%以上的资金来自香港公众个人捐款;宣明会(中国)2005年度的筹款总额中,有90.9%来自香港公众个人捐款。

  这些慈善机构的成功经验显示,动员处于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的捐款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唤醒庞大的金字塔顶端以下的人群的慈善意识,这才是中国慈善事业真正的宝藏。

  而目前中国内地的一些慈善组织和机构,所募的绝大部分善款均来自企业的大额捐赠,我们经常看到的新闻都是某某企业捐了多少千万乃至上亿元善款。与此同时,平民的慈善捐赠似乎还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待开垦状态。

  “我们社会上一直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专利。在网上炒得很热的往往是抨击富人不搞慈善……事实上我们的慈善事业中存在着一个金山,它还没有被开发,这就是平民慈善。”王振耀指出:应转变“慈善是富人的专利”的观念,应该让“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

  王振耀就此算了一笔账:“假如城市每人一年捐100块钱。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根据相关数据是5亿人,如果每人一年捐100元钱,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就能募集到500亿元善款。”而事实上,据2006年民政部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各级民政部门共接受捐款35.2亿元,加上其他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的募款,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100亿元。

  但同时王振耀也坦承,推行平民慈善在我国还面临许多困难。


  “如果做一件好事并不方便,谁还做慈善?”

  在我国的慈善捐赠活动中,民众虽然并不缺乏捐赠热情,但却往往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我该去哪里捐钱?我该把钱捐给谁?

  捐赠是否方便,对有心行善的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在采访中记者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埋怨:“报纸上说我国的慈善公益机构有近10万家,但是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在街头巷尾,却几乎看不见有正规的慈善公益机构来呼吁、来组织进行慈善捐赠。我想捐钱,但甚至连本地有哪些慈善机构、在哪里办公都不清楚,我们根本不知道平时该去哪儿捐钱。”

  慈善捐助的两端是既有需求,也不乏供给,但却苦于缺乏相关的渠道。加上有些民众担心善款使用的不透明,这样造成的现实往往就是普通民众少捐赠或者是不捐赠。“如果做一件好事不方便,谁还做慈善?”王振耀说。

  此外其实我国很多普通人都有捐款行为,但大都不可持续,为什么呢?“因为没受到激励、弘扬和保护!”王振耀说。在我国,许多人的捐助有时候是被政府的指令性捐助直接从工资里扣除了,有时候是被乞丐缠住而给的。这样的捐助都让人给得很不高兴,谁还指望能有可持续性呢?


  平民慈善能提升慈善机构的公信力

  目前很多国际慈善组织都把从平民中筹集的款项作为机构主要的善款来源。这是因为平民慈善对慈善组织自身发展的促进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能保证善款来源的稳定性。虽然平民捐款每个人捐得很少,但若集中在一起,数目也非常可观,同时,即使个别捐款者发生某种变化,不再捐助,资金总额也不会受太大影响,机构可以按照规划平稳发展。

  在保证慈善组织的机构独立性方面,平民慈善也有着独到的作用。虽然以普通民众的捐款为主并非完全拒绝企业捐助,但如果一个慈善组织的发展过多地仰仗于某一家或几家企业的捐款,那么时间一长,就容易丧失作为一个慈善机构的独立性为企业所左右甚至沦为企业的“宣传广告机器”。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平民慈善能保证慈善组织和机构的工作成效,更有效监督机构工作。捐款者有权利知道所捐资金的用途,慈善组织需要对每一个捐款者负责,这种压力将会保证机构开展工作的透明和成效。

  “平民慈善捐款的公信力是很关键的,一旦出现丑闻对慈善机构有很大的杀伤力。这方面(慈善机构)的自律、自我监督,透明度等等一定要非常谨慎和小心。”乐施会中国部总监廖洪涛说。香港乐施会有9万名左右的“乐施之友”,每人每月捐款50、100、200元不等,一年可为乐施会带来约9000万港币的收入。

  廖洪涛表示:“如果你跟乐施会合作过的话,会明白乐施会为什么在这方面比其他基金会在制度化建设或者是在资金的财务问责方面更加谨慎。因为我们所有捐款者都是平民百姓,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漏洞产生。”


  平民慈善该怎样开发和推广?

  对于平民慈善的开发和推广,王振耀建议建立一套能够激发爱心的工作机制、组织体制和舆论环境。

  “首先要成立研究机构,开发出好的项目。要实现产、学、研一条龙的结合。”王振耀表示:“其次需要建立开发平民慈善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要把现有的做慈善事业,做慈善项目的组织联合起来,大家共同行动,互相沟通,展开联合募捐行动,实现慈善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联合。第三还需要开发平民慈善的服务程序和标准。让每一个捐款者都感到光荣、信任和方便。”

  此外还要宣传平民慈善人物,慈善理念。不要把慈善说成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圣人才能做的事业。一定要形成人人皆可为善、善就在我们身边的局面,不要把慈善神秘化,提高到不可触摸的地位。

  最后就是要搭建慈善信息平台,在全国形成一种慈善运作的大透明,慈善信息方面的大联合。“但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挑战很大,因为我们不善于透明。有时候我们就是把这条消息公布在这,认为已经公布完了,老百姓看不看得到我不管,我不贪污,我这个钱给穷人就行了。但老百姓是不是喜闻乐见,人家是不是习惯其他的方式,我们不太研究。”王振耀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7.7.2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