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淡泊名利 敬业奉献的公安档案员
档案工作本身是一项繁杂琐碎、枯燥乏味又必须十分耐心细致的工作,整天忙忙碌碌、装装订订、取取放放,与一大堆材料打交道,既没有立竿见影之成效,又没有惊天动地之创举,更没有这样那样的“实惠”。他,从事公安档案工作十年了,他,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他,想既然组织上已把自己安排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以事业为重,组织需要就是自己的第一志愿,应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好这项工作。他,多年如一日,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甘为档案事业无私奉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卷卷档案在增厚,档案密集架在增加,档案室在扩大,设备在更新,条件在改善。经过他几年的努力,一袋袋散乱的材料,变成了一册册有条不紊的档案,使得这些毫无生气的档案变得鲜活起来了。这就是江西省永新县公安局的档案员吴安华。
明确目标 热忱服务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十年来,局档案室始终以保证服务为中心,他做到耐心、细心、热心,为局属各单位搞好优质服务。档案工作管理在平时,利用在一时,因此,他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档案的调用,做到既热情主动,快速准确,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既为领导的决策服务,又为基层释疑解惑。为更好地服务公安中心工作,在推出档案查询限时服务制及挂牌上岗制,对前来调用档案、资料的人员,随到随查,并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外地函调查档,当日内办理完毕,不无故拖延。他在接待基层单位电话咨询业务时,一般问题当场答复。2002年6月,基层派出所一民警来局档案室查询犯罪嫌疑人范某的前科材料,经查阅旧人犯案卷,证明其曾于1997年12月因盗窃香烟被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他及时将材料腹印给派出所,为确定范某的前科劣迹及累犯提供了依据。2005年3月,居民刘某姐妹俩来到县局档案室,要求查阅户口审批档案,两人原是邻县一乡农民,后来户口迁至永新县禾川镇,同在永新县某厂做合同工,现面对企业改制需解除合同,在发放补贴时姐妹俩发现单位在计算工龄时存在误差。情急之下,姐妹俩来到县局档案室要求查阅1992年县政府特批的城市户口,根据其要求,他立即到分局档案室翻阅查寻往年的户口审批档案(地方户口),并很快查到姐妹俩当时批准迁入城市户口的审批手续。姐妹俩拿到复印件后,激动地连声说“谢谢,谢谢,今天是最后期限,终于找到了依据。”
档案创建铸就辉煌
“达标定级”是公安档案规范化建设的标志,2000年,永新县公安局派出所档案的达标定级活动才刚刚开始,档案工作在全市也处于落后状态。2000年前,全局派出所档案工作十分薄弱,不少派出所没有档案室,每年的档案捆捆扎扎,或装麻袋存放,这不仅给调用带来十分不便,更重要的是存在严重的档案安全隐患。为改变这种现象,局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确立了以“达标定级”为突破口的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来实现全局公安档案规范化建设。为实现这一目标,档案室在当时只有1人的情况下,他加班加点,在做好局机关档案工作的同 时,还经常深入到各个派出所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将联系电话告知派出所从事档案工作的内勤,遇到问题随时保持联系。三年期间,他的足迹遍布了全局14余个派出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短短的3年时间,永新县公安局派出所档案全部达到省三级档案标准以上,其中五个派出所达省厅一级合格档案标准,档案规范化建设迈开了可喜的一步。2007年,县公安局又将县局机关档案室创一级档案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档案定级是一项工作量极其繁重的工作,它不但涉及档案的收集、整理、清理,而且还要进行编研资料的编写、管理制度的完善、参与档案库房的装修、设计等工作。2006年,他几乎放弃所有的休息日,加班加点,但他从没有喊苦叫累,而是默默地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2006年11月正值流感大流行时期,而此时正值创建冲刺阶段,他身患重感冒,发高烧至39度,但他没有休息一天,每天打完点滴后继续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共整理出各类档案1200卷。其中文书档案600卷,业务档案近5百卷。编写的编研资料达1万余字。县局机关档案室也被评为江西省公安机关档案工作目标二级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