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扶上马还得送一程
据17日新华网报道:中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无人”之忧。读罢此文,联想到身边所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现状,便有了最真切的感受。
据笔者了解,当前,年画、剪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许多依靠几个民间老艺人的一腔热血,情况好的也鲜有跳出家族传承圈子的。正如《中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传承无人”之忧》中所担忧的那样,虽然这些民间艺术瑰宝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情况较前大有好转,但同时这些艺人年纪偏大,存在独木难支等现实,前景并不乐观。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无庸赘言,而破解“传承无人”的难题,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据笔者了解,由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难有煤焦铁一样立竿见影的效果,对GDP贡献率微乎其微,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支持入选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从此撒手不管,除非到了什么节什么日才会想起来。没有种种政策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真正跳出自生自灭的窘境。
一些专家指出,让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市场、在市场中壮大,才是关键。市场规律如此,但就目前的境况而言,其尚缺乏搏击市场的力量——不是没有实力,而是实力受诸如资金、规模的影响,未充分展示出来。这个节骨眼儿上,政府必须出面,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正确引导和资金支持,主动担负起推介的责任,组团参加xx交流会等,为文化基因的流传创造条件……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唯有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来源:新华博文 孙宗林·林子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