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称中国社会“专家”泛滥损害百姓利益
2007-06-28

 

msn  2007-06-28 07:55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6月27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刊发署名吴韦材的评论文章称,今天经济蓬勃的中国,或许是对应市场上的需要,各类“专家”满天飞。文章强调,无论是真专家还是伪专家,专家泛滥了就损害到科学的严肃性,而一些“无良专家”在收取了商家的顾问费、鉴定费后,更利用公众的信任为假冒伪劣商品涂脂抹粉高唱赞歌,这类“专家”是不法奸商的帮凶,被蒙骗和受累的,终究是人民百姓。


  文章指出,如今,只要有利益可图,企业与媒体就能把“专家”请出来齐齐炒作,在经济活动上,再添加权威、正宗、经典或文化的声望指数。文章认为,有些明目张胆的“专家”,在知识质量较高的社群中常常一眼就能被看穿,这类“专家”尚不至于形成社会大害;较危险的是一些“有点相关知识”,但人们却摸不着底的人物,其言之凿凿,其分析乍听之下的“精辟”,令人防不胜防;而真正危险的还是一些有学历资格的专家,近年这类人士之能捞个风生水起,全赖紧抓经济尾巴,他们吃香,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贩卖自己的专业知识。


  文章称,这类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些“专家”人士可以为了一己之利,使出断章取义、一手遮天的招数,只要有钱,良知不介意靠边站。效果的夸张,事实的扭曲,却也成为了他们的“论据”,被炒成权威。有“专家”踩场,企业眉开眼笑,不负责任的各类媒体也天天有炒作的材料。可叹只是百姓,生活在这些“专家”的权威轰炸下,有如恶性灌输,事实的真假就越来越模糊。


  文章最后强调,一个社会对“专家”迷信若此,又对“专家”的规范松懈若此,迫切需要提高警惕。真正的专家是要对自己学问专长负起责任的,所说言论,就应该实事求是。而真正的开放,应带一份尊重科学的良知去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一名真正的专家,责任是去丰富人类的思想存量,保全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