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学学九江大桥上的两位"大老粗"
2007-06-24


pinglun.eastday.com 2007年6月24日 09:38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展     

 
  谢凤运、王文田,是不识字的“大老粗”,平日以收废品为生。6月15日,广东九江大桥断桥事故瞬间,他们恰好乘车经过,就拼上两条老命拦车,救下了经过的8辆车。于是,两位老汉真是在“一夜之间”,“名利双收”。
  可自称是“大老粗”的两位老人,却对到手的“名利”,淡然处之。对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两万元慰问金,他们一开始就语气强硬地表示:“不要钱,我们不能要钱。”这样的话重复了好几遍之后,王文田甚至有些生气:“我们是大老粗,不识字,但我们知道好事要多做,就是不能做坏事。”(新华社6月22日电)

  不要慰问金,也就罢了,就连被救者的一声“谢谢”,两位老人也觉得不好意思,谢凤运笑得还很腼腆,真像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如是说:“谢什么啊,是人都应该这么做,我们如果不去拦车,不是会有很多人丧命吗?”在一些自以为十分文明的人眼里,两位老人的言行,可真够“大老粗”的,怪不得,他们自称“大老粗”。

  后来,在广东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河南省周口市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刘吉宇的劝说下,两位“大老粗”终于勉强同意暂时接受慰问金,但却又马上说,自己不能要这笔钱,而要将钱分别捐给老家太康县朱口镇的谢坡小学、王庄小学。22日下午,他们将慰问金交到了刘吉宇手中,委托他将钱送到这两所小学。

  为养家糊口,两位经济困难的老人,除了刮风下雨的坏天气,每天都出去收废品,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可见挣钱的辛苦。然而,正是他们,做出了如此令人动容的“壮举”。对比这两位“大老粗”,那些很少愿意为公益、慈善事业“拔一毛”的文明人,甚至所谓的“精英人士”,又该作何感想?

  鉴于从这两位“大老粗”身上,折射出的朴实无华的大爱之美,笔者提议,公开募集一笔小小的资金,用于分别在他们捐赠的两所小学和九江大桥的桥头,塑造他们的雕像,以示纪念。一来,可以让学校的孩子们,从两位老人身上,润物细无声地感受这种朴实无华的美德,提升道德品质;二来,可以让今后通过修复后的九江大桥的人们,记住发生在2007年6月15日的断桥故事,从而既能够起到警示作用,还能够让人回味那种舍己为人的大爱之美。

  可以想像,当这样的雕像分别塑起,它们必然会成为谢坡小学、王庄小学校园里,一处温馨的人文景观、一个美丽的教育故事;也必然会成为九江大桥桥头,一道特殊的历史风景,一则深刻的现代寓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