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北大继续演讲 号召年轻人别学“韦小宝”
2007-06-19

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10:14  竞报

  “班门弄斧、兰亭挥毫、草堂赋诗、北大讲学”昨天下午,一站上讲台,金庸(blog)先生就用这16个字把自己来北大演讲形容了一遍。此次金庸先生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国学院成立15周年的庆祝活动,昨天的演讲也以“中国历史大势”为题,而著名导演张纪中(blog)也因为曾多次翻拍金庸名著而到场聆听。演讲开始前,作为主持人的北大国学院院长袁行霈特意说:“外国称金庸先生为查教授,今天我们一律称他为金庸教授。”

  侠义精神在西方行不通

  昨天下午3点半,穿一身黑色西服的金庸被工作人员搀扶上北大演讲台时,全场的五六百名武侠迷们集体为他鼓起掌来。

  一直以来,金庸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者论调都受到武侠迷的推崇。而几百年前的“侠风义骨”是否在当今社会依然受用,也成了昨天聆听演讲的学生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个大孩子和一个小孩子打架。中国人都会警告大孩子不能欺负小孩子,而西方人却认为强者应该打弱者。我的小说在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非常受欢迎,但在西方却行不通。西方没有侠义精神。”金庸先生认为,尽管社会发展到今天,但在国人心中依然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侠义精神”。哪个国家哪个人有不公平的遭遇,中国人都会“摆平”不公。金庸号召学生们主持公道,为国家做贡献。

  韦小宝不值得年轻人学习

  与金庸笔下众多大侠级人物相比,当今的大学生似乎更对亦正亦邪的韦小宝感兴趣。昨天金庸先生特意为自己笔下的韦小宝进行了注解。

  “我写韦小宝是受鲁迅先生笔下阿Q的启发。”谈到韦小宝,金庸先生说,他写的这个人物和阿Q一样,存在很多劣根性,道德方面有很多缺点。

  金庸也表示,已经完成了自己武侠作品的第三次修订。此次改动主要是语句上的。“一些太像西方文法的句子都被删掉了。文章改过以后,一定会好一点。我修改的原则是把自己认为不好的地方进行修改,不管读者是什么意见。”他还表示,再过10年还会改第四遍。因为“人生丰富,学识增长以后,以前的一些看法会改变”。

  但时下年轻人对韦小宝的推崇却令金庸先生没有想到,因此他也曾表示希望修改这个人物。“我想给韦小宝改个结局,写成赌钱赌输了家产,太太离开了他。”但考虑到小说的完整性,金庸没有动笔。他说,“韦小宝是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坚,我想提醒年轻人,不要学他。”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结束后,袁行霈特意坐在金庸先生左边,笑着对台下的观众说:“按照中国的传统,右座是尊贵的客人,今天,金庸教授是我们尊贵的客人,应该坐右座。”邓跃 实习记者吴海娇/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