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会不会重演健力宝的宿命?
严循东 2007年6月18日(来源:中国证券报)
当我国一些行业竞争全面开放时,宗庆后的离去会不会从个别现象成为普遍模式?
6月4日,达能在美国起诉宗庆后妻女。两天之后,也就是6月6日,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向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要求辞去合资公司董事长职务。仅仅24小时后,达能集团便发表声明,接受宗庆后辞去娃哈哈合资企业董事长职务,由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接任董事长。
■ 解约
宗庆后自1996年4月担任娃哈哈与达能公司合资的5家公司的董事长,一直到目前担任娃哈哈与达能合资的29家公司与10家二级公司的董事长,双方的合作历时11年零2个月。而11年的“交往”仅用了3天的时间便草草了结,在外人看来免不了几分不解,同时也充满了疑问。
在一封名为《给法国达能集团董事长里布先生及各位董事的公开信》中,宗庆后宣布,“辞去娃哈哈与达能集团合资的29家公司及10家二级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辞职的原因是因为本人无法忍受合资公司贵方两位董事(即贵集团亚太区总裁范易谋先生与中国区主席秦鹏先生)的欺凌与诬陷,使我的名誉与感情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同时也需要腾出精力和时间来应对贵公司提起的法律诉讼”。
其实娃哈哈与达能的纠纷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并于今年4月矛盾在媒体公开化。当时达能提出要收购娃哈哈其他没有与其合资的公司,遭到娃哈哈拒绝,并就“娃哈哈”品牌的归属上发生了剧烈的争执。经过几轮的谈判之后,双方仍僵持不下,达能集团曾向斯德哥尔摩仲裁院申请仲裁该纠纷。美国时间6月4日,达能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对娃哈哈集团的两家子公司及两名关联人员提起了诉讼。
达能集团认为,根据最初签署的协议,娃哈哈品牌属于达能与娃哈哈集团的合资企业,而合资企业董事长宗庆后及其妻女成立的非合资企业涉嫌非法生产、销售娃哈哈产品。
■ 攻守
在公开信中,宗庆后回忆了其在11年中所取得一系列业绩,并列举了其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宗庆后在用一串数字充分的表现了他执掌下公司优良业绩的同时也给达能敲响了警钟──“本人今日辞别达能,希望达能明日不要告别中国”。
事实上,将来合资公司未必有宗庆后想像的那么“短命”。达能现在已持有蒙牛49%的股份、汇源24%股份,光明20.01%的股份,乐百氏92%的股份,更是全资持有深圳益力,“后宗庆后时代”的合资公司运作中,达能完全可以整合、捆绑娃哈哈与上述兄弟企业的销售渠道,以规模效应来弥补管理绩效之短板,以便实现软着陆。
不过,宗庆后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抵抗力。按照达能如今行为所折射出的逻辑,非合资公司志在必得,娃哈哈这一商标必须正本清源。2006年娃哈哈集团中除去合资公司外,其他业务(包括宗庆后女儿负责的童装业务等)销售收入为47亿元人民币,如果官司要打个一清二楚,这47亿元营收中大部分则属“非法收入”,达能必将据理力争,搞个界限分明。
宗庆后认为达能的指责有其他意图,是为了低价收购非合资企业,进而达到垄断中国饮料行业的目的。
宗庆后为一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被外资吞并或控股而忧心忡忡,厉声建议严格审查与限制外资恶意或垄断性并购的举措。早在年初的两会时,他就向外界表露过这样的想法。健力宝的宿命会不会在娃哈哈上演?
■ 图谋
宗庆后先前曾放言“大不了另立山头”。这一句话从现在的形势看可能性并不是没有,但是通过他与达能历次的论争,以及公开信中的一些言语可以看出,他对娃哈哈这一品牌仍然惜之有加。饮料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而娃哈哈集团中,杭州国资委仍持有不少股份,这种珠联璧合的优势,是许多完全民营的中小饮料企业可遇不可求的,宗庆后岂会说舍就舍?
这似乎看来撤资并另立山头之词,豪放而不切合实际,但是宗庆后把另立品牌称为“最坏的打算”,这在无形中却又将之视为一箭双雕之举:带领自己的经营管理团队、经销商安全退出,另打新品牌,而达能管理能力的短板让他有可能日后以低价赎回娃哈哈品牌。虽然这一策略冒险系数极大,但并不是没有可能。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宗庆后在娃哈哈集团中扮演了三个角色:国资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民资背景的企业家、合资背景的公司高管。这种复杂而特殊的股权结构至少牵涉到了杭州市政府、娃哈哈、法国达能三方主体。宗庆后完全可以借助外力把达能给挤兑出去。这种苗头由来已久,应该来讲也是宗庆后最希望发生的。
我国民营企业在经营自主品牌上已经走过了许多坎坷的道路,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喜悦都已经成为过去。宗庆后“辞职门”事件并不是首开先例,然而,当我国民营企业家暴涨的自信遭遇外资企业强烈的垄断欲望时,当我国一些行业竞争全面开放时,宗庆后的离去会不会从个别现象成为普遍模式?达能布局饮料王国版图的行为方式是否会成为其他外资进军中国市场的效仿对象?辞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辞职之后要干什么,辞职背后蕴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