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每座城市的魂
2007-06-18

 6月9日至11日,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代表,应邀参加了“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城市规划国际论坛”,共同为城市文化建设把脉——留住每座城市的“魂”

    价值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

    留住城市记忆是我们的责任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研讨会上说,精心呵护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心理需求,也是当代人对祖先和子孙的责任。

   “路可以明天修、房子可以后天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必须今天干。”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的代表的话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孙家正指出:“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割断历史便也撕裂了现在。”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文化,并促进着城市肌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赋予了人们真切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因而我们必须坚守、传承、培育城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尽可能避免盲目开发对文化遗产、文化环境的破坏。”

 误区

 城市建设千城一面

 应该特别注意保护和彰显个性

 “一些城市将文化遗产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和累赘,漠视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风貌,片面追求新、奇、怪的建筑风格,使城市建设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说。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也在研讨会上指出,由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面貌雷同的城市街区占据着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的特色危机。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消失。

 孙家正强调,拒绝和防止趋同,保护和彰显个性,是当代城市建设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不仅在于它的规划布局、色彩基调、建筑式样,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气质、情感及其文化底蕴。

 共识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

 要反映普通市民的利益追求

 在与会人士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此次研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北京宣言》(下称《宣言》)。据有关专家介绍,《宣言》强调整体、根本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宣言》指出,城市发展要充分反映普通市民的利益追求。普通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坚持面向普通市民,同时,回应不同人群的诉求,特别是贫困阶层、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的需求应该成为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孙家正认为,城市是市民的居所和精神家园,城市建设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们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扰需要抚慰,民众的生存状态、心理感受,也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环境和氛围,应成为考评城市建设水平高低、管理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尺。

    来源:中国新闻中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