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归属感:城市栖居者潜在的痛
2007-06-14

    “特区人,你为何没有归属感”———这是近期《南风窗》杂志有关“深圳命运”专辑中的一则报道。文中指出,深圳是“梦想之城”,但同时也是“暂居的城市”、“别人的城市”。许多工作和居住在深圳的人对这个城市缺乏明晰的归属感。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但有关归属感却是个老话题。今年3月,由深圳多家部门组织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深圳18岁以上的居民精神疾病总患病率超过两成,是1996年调查结果的4.48倍。专家认为,城市归属感缺乏所导致的心理障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那么,深圳人城市归属感不足,究为何因?

 人们较为普遍的归咎是:竞争太激烈,生活压力大,难以“诗意栖居”;非户籍人口数量庞大,与户籍人口之间存在明显的福利差异导致了被歧视感;贫富差距拉大,诱发了挫败感;治安状况不佳,没有安全感,等等。

 城市归属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时下一些人缺乏对所住城市的归属感,首先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映射。深圳有大量的“蓝领”,他们收入微薄,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身边的很多事物都与他们无关,所以他们虽然工作和生活在这个城市,却与城市十分隔膜。严格说来,这些人对深圳没有归属感,并不全是因为深圳造成的。其实在不少城市都有着大量的类似人群,这种局面与当前的户籍制度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只要这一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进,那些候鸟般的打工族便永远都不会有归属感———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其区别只在于,深圳的快速发展聚拢了更多的类似人群,从而使矛盾更显突出。在城市生活中感到失落、难以“归属”,不仅仅是农村进城的打工一族。时下还有一种值得深思的现象,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相继出现一些被高就业门槛、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人群。譬如在北京就有一些“城市角落”,繁华闹市里住着一些生活困窘的老居民;在杭州、青岛等地也有一些老居民面对高房价只能无奈兴叹,生活水平每况愈下。身为城市的老居民却“长居闹市无人问”,自然也会产生挫败和失落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生活当中,一部分人落伍和感到失望可能难以避免。不过,对部分群体自感被排斥于城市之外、无从归属,须引起足够的警觉。大量心理上“无根”人群的存在,对城市而言潜藏着一定风险,它容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相反,如果人们对所居城市有着强烈的归属感,那就更可能以城市主人的心态,事事为所在城市着想,从而成为城市利益的维持者。因此,对缺乏归属感的现象,我们不能只停留于情绪宣泄的层面,而应该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来源:工人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