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感谢日本入侵中国”说法之考证
2007-06-14


 
人民网强国博客  [ 原创 ] 2007-06-13 23:21:36 | 南天雨 
  

 
“毛泽东感谢日本入侵中国”说法之考证

       坊间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毛泽东曾经亲口说过,日本入侵中国,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疲力竭的中国共产党避免遭受国民党军队的严重打击,得于在贫瘠的陕北生存并发展起来,所以中共感谢日本入侵。这种说法还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他们都以此为证据攻击毛泽东,认为他不是民族英雄。
       近期,我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初步的考证,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首先我们来查找一下有关这种说法的出处。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201页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一九二七年北伐到长江一带,蒋介石反共,逼着我们打内战。……以后同日本军阀打仗,又和蒋介石合作。我同很多日本朋友讲过这段事情,其中一部分人说日本侵略中国不好。我说侵略当然不好,但不能单看这坏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帮了我们中国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这是一九六0年六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和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谈话。乍一看,不得了,毛泽东真的说了“感谢日本皇军”的话。然而,看文章、听谈话要联系上下文,要注意语境。
       近年来我一直研究在毛泽东,得出一个重要的心得,就是一定不能仅从常人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讲话。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是公认的辩证法大师,精通矛盾分析法。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任何矛盾都有其两面性,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就叫“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他说话喜欢站在哲学的高度去讲,比如第一次与尼克松会谈时,他就说“我们之间只谈哲学问题,具体事务你和恩来同志谈”。稍有哲学常识的人就会知道:哲学的世界里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是纯理性的分析,正如哲学里的所说的“矛盾”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一样。
       毛泽东那次和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谈话,也是站在哲学层面谈的。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是毫无疑义的。从民族感情上来说,任何中国人都有理由对日本帝国主义深恶痛绝、恨之入骨。毛泽东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人,对日本帝国主义自然也是痛恨的。但是,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对那段历史进行一分而二的分析,就会发现,当时中国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人不可能空前地觉醒并团结起来,国共双方当时已经过十年内战,有不共戴天之仇,也最终并肩作战。这种觉醒和团结对自1860年开始分崩离析的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而促使中国出现这种空前的觉醒和团结的外因正是日本的入侵。日本的野蛮入侵和对中国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使绝大多数中国人认识到,如果不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就不可能有生存的希望。
       而在对日作战中,是进攻还是退却,是单纯的军事观点还是依靠军民团结,是同室操戈兄弟相煎还是顾全大局一致对外……八年时间,中国人民清楚地看出了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才能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才能真正有能力领导中国。因而,国共对决的胜负,其实在抗日战争中就已经决定了。因而,从哲学而不是从民族感情的角度出发,日本入侵既有害于中国的一面,也是有利于中国的一面的。
       因而,以毛泽东那种哲学大师和幽默大师的身份,说“感谢日本皇军”的话,是不足为怪的。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地认为他说了这句话就不是民族英雄了。
       事实上,毛泽东虽然也犯过错误,但他的确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说过,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己的私利的。试想当年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扣留了蒋介石。对于这个曾下令杀害过无数共产党人的元凶,许多共产党人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毛泽东也有多位亲人被蒋介石所害,但他却支持正确的主张,抛弃一党之私,力排众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出周恩来与张学良谈判,力劝张不仅不能杀蒋介石,还要促使蒋介石领导中国抗战,从而避免了中华民族群龙无首、任人宰割的惨剧出现。
        至于毛泽东为了中国国家利益而与赫鲁晓夫的斗争,更是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啰嗦了。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在与赫氏的斗争中,毛泽东说了一句让无数中国人振奋的话:“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邓小平当时在场,他记住了这句话,后来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香港问题时,也说出了这句话,为他平添了几份人格魅力。其实这句话最早是毛泽东说出来的。
         在与美国人打交道这个问题上,毛泽东也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的立场。按常理来说,他最心爱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被美国飞机炸死了,他有足够的理由痛恨美国。但当国家利益需要的时候,他同样摒弃个人恩怨,抓住时机毅然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奠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
         这些事实都足以让人正确认识毛泽东——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位曾经得到亿万中国人民顶礼膜拜的人物,不可能是个卖国者。否则,就太污辱中国人民的智慧了。
         我们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像毛泽东这样对中国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而不应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人云亦云,而如果是蓄意攻击,那就更不值一驳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