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荣府的那道茄子
2007-06-09

回国休假期间,补拍了婚纱照(父母之命难违),我们没有时间看到大片儿,只是选了小样儿;老公身边的我,状化的很美,美的就好象(“红楼梦”)荣府的那道茄子(某窗友语)。

“刘老根儿”里,药匣子有句台词,说是老是让“一”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会得慢性疾病;哈哈,将,在我们的卧室悬挂着老公拥着“别”的女人的巨幅笑魇,宽慰的想,就算是为了老公的健康吧。

 

最近,租了很多碟子,基本都是“外星人入侵”一类的;有时候,大半夜的睡不着,爬起来打QQ游戏,饿了,便油煎鸡蛋吃。

这次,点火、加油、把锅架上,预热中,锅把儿处蠕一只中指长的没背着壳的“蜗牛”(形似而已),蠕地向正在升温的锅底油爬去

含着热泪、惊恐地僵硬的拖着锅,跌跌撞撞进得卫生间,“你看你看,外星生物!”

“不胡说你会死啊!”

“你抓住它,我不敢!”

正在泡澡的老公水淋淋的笑,起身撕了些卫生纸,一捏一丢,冲了马桶。“美食啊!”

……心有余悸,总觉得会有什么从马桶里突然蹿射出来……好多天,我被自己的想象力弄得只要坐上马桶,就紧张:)

 

重新铺设了院子里的车道,小女佳佳举着阳伞监督我们垫沙和泥码砖……不时用英文催促黑工。幼儿园放假,小女精力旺盛,可把我们“愁”坏了;这下她倒是有了活计:)

……,她说什么,我们基本就是哼哼呀呀的,不怎么用心理会的;竟惹恼了她,“看着我的眼睛!”

“干什么啊?”大热天儿的,真的被她骚扰得有点烦躁。

“你知道么,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小女严且正。

 

去,朋友家做客,还有另外的2个孩子;其中一个,带去了自己的玩具。3个小家伙,都是不到5岁的同龄人,玩的很投兴。

我们就在隔壁的客厅,胡侃;好大半天之后,小张儿满脸泪痕的找他妈妈来了,“小李儿不让我玩儿玩具。”

“那是我的玩具!”小李儿拖着哭腔尾随过来……

孩子各自的父母,开始“教育”各自的孩子,“怎么不能一起玩呢?”……“去吧,小哥哥会给你玩儿的啊。”……

“小张儿没有问小李儿同不同意,就拿人家的玩具;玩具是小李儿的,他可以拒绝小张儿;小张儿为什么要哭啊?小李儿不给,为什么也哭啊?”小女佳佳糯米般的声音一字一粒软软的疑问。

我们大笑;哭的孩子泪珠还挂在腮上,竟也咯咯的似知也不知的笑……

 

“你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忘记为了什么事情,随口给小女扣上一顶大帽子。

“可我才4岁啊,有些事请,我不会做。你要是让我洗你的衣服,我就告诉爸爸去!”

小女一直不会用“您”。

 

在国外,孩子的教育很费心神,网络、书籍上的东西,在国内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之外,周遭的“事实”和我们的说教很多的冲突。

类似“雪的模样”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下,但是,“他们(黑人)老管我要东西,怎么办”的问题后面,孩子还会很多疑问,“我为什么不能管别人要东西?”、“为什么他们老是管我要东西?”、“怎么知道该不该给他们?”、“我们很有钱吗(黑人告诉她的)”、“黑人孩子的妈妈爸爸不给他们吃的吗?”……

 

文化是一种斗争。

关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并不是“地大物博”的;关于“孔融让梨”是礼让,还是不会合理分配的困惑……我尽量对孩子说出全面的、真实的情况,我们屏蔽不了社会信息,就不能再削弱孩子尊重事实、直面现实的正常思维的能力。

这样的对话,对一个4岁的孩子,以及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

“你明明叫张三,为什么跟外国人介绍自己,就要倒过来说是“三张”呢?”(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认为,推广汉语要强调保持语言的独立和纯洁性,不要盲目的去“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

“北京如果想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了;但是要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克林顿对城市文化属性的评论。)

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中国的传统与历史;只是,把这些话“念”给孩子,原则性的概念填鸭般的不够科学的灌输。

“哦!”小女客气的;睡了……

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园啊,一天几十个“为什么”,挤兑得我问自己,“要孩子为什么?!”

 

窗友copy窗友语录,很有趣。

#说:公司安排我回锅学习……

@说:回锅肉好吃,可是肉肉自己受罪呀……

 

南非人(黑白黄人,不包括中国人之间)的生意做的很规矩。如果,你已经有了固定的经销商,别人很难从你手上“抢”过来,即便是别人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

经销商通常会直接告诉你,什么人给了什么样的优惠价格,问询是否你也可以给到同样的优惠。长期合作的客户之间,就算你拒绝了,他也不会轻易的换掉供货商;可能性比较大的,就是稍稍减少给你的订单。

比如,南非校鞋的款式是固定的,男女就一款。曾有后期进入南非市场的某中国人(后文简称“后”)找到经销商,给了比前期供货的中国人(后文简称“前”)低的多的价格。

“前”与经销商再次做过利润说明后,“后”便被拒绝了。(当然,在“前”的供货信誉一直有保障的情况下。)

而,再比如,中国的毛毯最初在南非销售时,一条单人的要200兰特(合人民币200多,同样品质的在国内的零售价格一般是100多元),利润相当的客观。做毛毯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同样的毛毯如今在南非只需要30兰特,比国内便宜许多了。

毛毯业的中国人,倒闭的、转业的、维持的、抛售的……

 

明天就是新年了,总要闹出一点动静啊;早上,驱车,到西罗町去吃豆浆油条,1根油条5兰特、一碗豆浆6兰特(在北京的早点摊上只需要2元的啊);店堂里的伙计变成了原来的“老板”(道听途说,原来的老板来非洲的时间很早,赚的钱很多,却在几夜之间输给了赌场,店铺就只有顶给了原来的“伙计”。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

吃过早点,溜达到10米远的一家相熟的超市,采买年货和鞭炮烟花。

下午,有朋友来访,不由得感慨,“这么管儿礼花,要77(兰特),好在关系不错,给了60;这么……

“什么?你在哪里买的?我们也买了,一样的17(兰特),好多黑人都在那里排队呢,每10个人一组往里面放……

成文的时候,国内新年的钟声已经敲过;还有4个多小时,南非的新年就要来临了。

祝愿,我的妈妈爸爸……(哽咽中)……

祝愿,海内外的中国人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