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民心工程”为何遭冷遇?
2007-06-06

“地下民心工程”为何遭冷遇?

严循东  2007年6月6日

《新华每日电讯》5月26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在干旱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不仅破解了当地因地下水位过高、排水不畅引起的土地盐碱化问题,而且做到“节水、省电、省钱、省时、省工,促进增收”,被当地百姓称为“造福子孙的好工程”。也称为“地下民心工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百姓称许的“民心工程”,一些官员却不喜欢,原因是该工程“埋在地底下,上面领导来参观,也只能口头汇报,不可能把管道挖出来看”。与之相对应,一些旗县建新房、修油路、栽树、建沼气等做在地上的工程被称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很明显,上述现象所针对的下基层考察的领导,只是那些满足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看面上的情况,而不深入实际的少数人。想来,只要肯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家中问问实情的领导,不会看不到节水灌溉工程确属得民心的“民心工程”。

另一方面,那些揣测“上面领导”心思的人之所以不喜欢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不是因为这个“民心工程”不合民心,而是因为它不能很直观地给自己脸上“贴金”,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创造出“形象价值”,不能让自己从这些“民心工程”中获取利益。反过来,他们之所以称许建在地面上的工程,原因也在于这些工程看得见,能让一些人面子“有光”,获得好处。

事实上,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这样的一种怪现象,百姓认可的“民心工程”,某些官员却不喜欢;而某些官员喜欢的所谓“民心工程”,百姓却不认账。如一些地区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建新房”,而对于百姓关心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民心工程”却不上心,甚至有意抵触。一些地方打着“经营城市”的幌子,大肆拆迁,迅速拉升GDP,而对于百姓急需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则不积极,或者搞偷梁换柱,经济适用房变成了“公寓房”。甚至有些人公然虚构所谓的“民心工程”。可以说,“民心工程”的走样,反映了一些官员“政绩观”的扭曲。

这种扭曲与对官员的政绩评价与考核机制有直接关系。一些地方对官员的政绩评价与考核,往往看重其当任政绩,忽视其长远绩效,这使得一些官员为了获取任内政绩,只考虑任期内最能见成效的发展,而不考虑一个地方的长远利益。

这样的政绩评价与考核方式,客观上形成了某种导向作用,使一些地方形成了一种“潜规则”:那些踏踏实实做“民心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打算的官员,反而不如某些做“表面工程”、“形象工程”的人更能得到肯定,更容易得到升迁。如果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褒奖,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人却获得了好处,不仅颠倒了正确与错误,而且最终将影响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一方百姓的长远利益。

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不该遭冷遇。我们应从官员政绩评价与考核机制上,引导各级官员树立科学发展观,抛弃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所谓发展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中来,将“民心工程”做得扎扎实实。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