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
严循东 2007年5月29日
5月26日《IT时代周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称,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是不合理的。我们要优先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
茅于轼先生是我们大家敬重的经济学家,但是他的“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理论不免让人感觉很遗憾、很失望,这个“优先保护富人”理论让人疑窦丛生。
茅先生认为“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是不合理的”,这话当然正确,但一个社会保持对富裕群体的警惕与审慎比“不可原罪企业家”更迫切。茅先生说:“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看法,近年来问题企业家太多,如周正毅等。但我有自己的看法,周正毅等人根本不是企业家,而是一批胆大妄为的骗子。”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个逻辑很悖谬,就譬如有一个假货林立的小商品市场上,消费者以假冒伪劣的警惕去甄选商品,茅先生却告诉我们说“这个商品市场是纯洁的,那些被曝光出来的假货在经济学上根本不可以称其为商品。”——茅先生以“好的中国企业家”概念来偷换了“中国企业家”的概念,难怪满眼都是经济圣人。
至于“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的逻辑则很天真,即便要实现,也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所有的富人收益都是血汗所得、智慧所得;二,富人充满了社会责任的道德自觉,把改变穷人命运视为己任。至于“打倒了先富的人,这个国家就会变成穷人国”的担心更是多虑了,非正义的富人倒下了,社会财富还在,也更利于有序的富人接班。
“保护富人”是个伪命题,因为,在中国,所有公民都在宪法的庇护之下,相反,在穷人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资源语境下奢谈“保护富人”是相当危险而诡异的——它很可能对“贫富关系”造成舆情上的断裂与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