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陈淑惠: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主任 2007-05-24
这个话题我一直就想谈,从事公益的时间越长,对此的体会就越深。
在5月13日我们举办的社会开放日上,31个经过我们的努力获得社会资助,成功治愈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我感到欣慰,同时也不禁让我想起他们进手术室前心里的矛盾和担忧。
开展救治先天性心脏病儿的活动我们已经筹备了很长时间,之所以迟迟不敢推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手术风险: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孩子从手术台上下不来怎么办?出现了并发症怎么办?出现问题对我们机构会是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折磨着我的神经。一边是病儿青紫的小脸,家长悲伤的眼神,让我们觉得必须尽快推出活动,救救这些祖国的花朵,另一边是手术中会出现的风险让我们犹豫不决,做还是不做?这时需要的就是决策者的勇气。孩子们的手术都成功了,我松了一口气。事后有好朋友对我说:你胆子可真大。她哪知道我所受的煎熬呀!
从事公益工作八年,需要用勇气决策的事情数不胜数。1999年,推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子阳光”项目,把希望工程的资助项目向大学生延申需要勇气,因为当时社会上对于大学生是否需要资助辩论得十分激烈,而且我们的观点不占上风;2000年,把北京人对改善环境的愿望引到内蒙多伦,在多伦建10000亩林草地需要勇气,因为当时的路极其难走,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工作人员几上多伦都是冒着很大的风险;2001年,在媒体上喊出了“北京地区1905个孩子等待资助”,把受助学生的名单列到报纸上需要勇气,因为当时甚至有些领导说北京不能用“贫困”两个字;2002年,率先在全国公益机构中实施财务托管,交出我们的账本需要勇气,因为这是对我们管理工作的挑战。……
勇气何来?来自对事业的执着,来自对人民负责的信念,来自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