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涂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秘书长 2007-05-23
2000年去香港学习之前,没有读过象样的有关公益、非营利部门的书籍或文章。听过一些讲座,大多是西方的教授们的布道。收获是有的,但之后不久就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所讲的都涉及到标准问题。他们为什么来中国讲他们的标准?之所以如此思考,有一个刺激,是机构曾引进一个工具,叫“非营利组织的自我评估”。运用这个工具,机构内部评估过几次,结果是每况愈下,按照这个工具的标准,员工们认为我们的机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令人沮丧,让管理者觉得即使机构立马关门也对不住大伙对不住社会。以后我花了点时间来研究,明白了一个叫着“标准化战略”的概念,说白了,就是布道者们告诉你你要按我的规则来玩游戏,不管你的家庭还不富裕,你才蹒跚学步,但你必须身着耐克(当然裤衩也耐克)脚着耐克和他一起比赛马拉松。他们举例说某跨国公司的捐款就不能要,因为这间公司生产的饮料有对人体不利的成分云云。如真的按照他们的标准希望工程不知少了多少捐款,少了多少希望小学和受助学生。好在,我们没有听他的,因为中国人有着吃了糖衣又把炮弹还回去的聪明和本事。有一次聚会碰到台湾的冯教授,她讲了一句话,说你们要思考为什么他们来中国布道。她的用心是非常的好的,也让我觉得我的思考有了道理,或者说有不止我一个人在警惕外来的标准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