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旭初 2007-05-14 15:47:38 来源:中国法院网
在上海徐家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今无论是门诊、查房还是治疗,都由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以上职称的专家负责。居民们说,过去要请专家看病,得跑大医院排长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确实方便了。(5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专家进社区医院,以前也有,但那是“走穴”。比如专家到地段医院开门诊坐堂,收取高额挂号费,由大医院、专家和小医院各按比例分成,检查、化验等费用也分成,如果再开个“小刀”,都能赚得钵满盆满。而现在同样是专家进社区医院,专家不收取任何报酬,也不得开具化验检查单。除了提出诊疗和保健方案外,专家们惟一的权利是向那些社区无力解决的、确实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的疑难重症病人提出转诊建议。
这种新的医院合作模式,带来了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患者的三赢。市民说,过去要请专家看病,得跑大医院排长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的医疗服务,确实大大方便了。社区医院说,市民得到了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医院的吸引力大大提升,而专家则对社区全科医疗团队起了帮带作用。大医院说,派专家进社区医院,看似增加了工作量,实际上由此建立了深入社区的服务网络,那些疑难病人、需要特殊设备治疗的病人也由此迅速转院,服务面和针对性都大为提高。
一着好棋,全盘皆活。就事论事,此事讲的似乎只是大医院进社区带来的新气象,但透过表象看就里,此事更有深刻的内涵。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医院要讲经济效益,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医院作为公共卫生资源,又不能忘了公益心。而来自上海的新闻更启示我们,有公益心未必就只能做赔本生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是非鱼死即网破的对立关系,两者可以和谐共处,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医疗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换个眼光看问题,竞争不仅是对医疗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切,也是给医院打开了发展的新空间。而能否拥有新的发展空间,恰恰取决于是否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