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涛 2007年04月13日07:25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2027年,人类不知何故丧失了生育能力,已经有18年没出生一个婴儿了……美国科幻片《人类之子》描述的情景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吗?有可能!今天,笔者从在杭召开的首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协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上获悉,我国国民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现状令人担忧。(4月8日浙江日报)
近年来,生殖医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与三四十年前相比,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从1亿个左右已降至目前的2000万到4000万个。在上海有专门的精子库,其中提供精子的很大一批骨干力量就是大学生。他们本应年轻力壮、身体健康,但从捐献的情况看来,相当大一部分精液质量达不到要求,不但精子数量少,而且精子活力也不够。
应该看到,人类生存环境遭受污染是生育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农业化肥及除草杀虫剂的有毒物质、装饰材料,以及让动物快速增肥的饲料,土壤、水源等受到污染,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毒害了人类的精子。环境污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最大祸根,这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废水、废气、污染的食品,可对生殖功能产生影响。因而,各种污染对人类生育的危害不可小觑。
人类繁衍,生生不息。生不出来,不是小事。而生不出来,人人有责。纵观全球,环保事业最初推动力量来自于公众,来自于民间组织,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运动。当然,要让公众深度参与环保不是靠喊喊口号,贴贴标语,而要靠政府制定明晰的程序与权利,以及保护措施。只有人人自觉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抵制与防治环境污染,才能从根源上遏制污染公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