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警惕潜在的通货膨胀
2007-05-12

中国经济时报:警惕潜在的通货膨胀

严循东  2007年5月12日

伴随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讨论日渐深入,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争议更是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近日,两则消息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围绕国家统计局近期披露的一季度宏观经济主要运行指标。其中,GDP同比增长11.1%和CPI同比上涨2.7%引发了人们对经济运行存在偏快转向过热的担忧 

另一方面,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央行这一举动,无疑给市场发出金融紧缩政策的信号,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于加息的预期。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物价走势?目前中国经济运行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吗? 

现在普遍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这一涨幅不仅要比去年同期高出1.5个百分点,而且也较去年第四季度高出0.7个百分点。同比与环比的双双加快,预示着消费价格的上行趋势。 

如果仅从CPI的角度来看,当前物价波动尚在可控范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在分析一季度的物价形势时指出,涨价的主要拉动因素来自食品。由于食品价格上涨6.2%,高出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直接推高了当季消费价格的涨幅。因为一季度消费价格上涨2.7%中,“有1.5个百分点是由上年第四季度因粮价上涨的翘尾因素所引起的”。如果扣除这一因素,消费价格“事实上仅上涨1.2%,与去年同期持平”。 

然而,在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的真实价格水平时,不仅要高度重视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要密切关注农产品生产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PPI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