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频降,板子是否打对了“地方”?
2007-05-11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扭转过往“不成功的”医改、医治“以药养医”痹症,又何尝不是如此?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调整188种中成药的零售价格。此次降价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为16%,降价幅度最大的为52%。按照2006年市场销售金额匡算,预计降价金额16亿元左右。屈指算来,这已是今年第3次药品统一降价,也是国家发改委第23次发布药品降价令。可是,面对药品频频降价、“今年全年药品降价金额将超过200亿元”,人们的反应却从最初的期待和欣喜,变为淡然与平静。最讲究“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何以对药品降价产生“疲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降价令频频,“以药为纲”的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经销商、医院怎能对利润节节“缩水”坐视不理?纵观其惯用的“变通”手法,不是改药名、改包装以“新瓶装旧酒”;就是改剂型、改规格来规避“僵化条文”;实在没有“油水”可榨的药,干脆停产了事。由此,老百姓得到的降价实惠“大打折扣”,某些“相对便宜又管用”的药消失无踪,某些所谓的“新药”往往是“药效不涨、价格涨”,由于“新药”没有纳入报销范围,部分患者的自费支出反而还提高了!医疗负担并未减轻多少,后顾之忧依旧,老百姓怎能舒眉开颜?

    值得注意的是,3月1日,在发改委发出第22次药品降价令的第二天,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同140多家国内大型医药企业联合“上书”,呼吁停止单纯的药品降价。尽管人们对“医药企业已经到了亏损边缘”之说无从考察,但根据我国去年注册的6500多种新药,除16种中药、3种生物制药外,其余全是仿制药和重复生产的事实,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已是显而易见。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落马”,更暴露出药品审批与监管环节的潜在漏洞。在一些药品的出厂价格已不“离谱”的情况下,各级药品经销商与医院却“层层加价”、“回扣交易”依旧,有关部门的板子是否真的打对了“地方”?倘若药厂的合理利润真的受到挤压,又将对药品的研发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若想药到病除,必须对症下药。纵观如今医疗行业的几大“症结”,一是某些地方实行“卖光式”医改、地方财政在“甩包袱”思维下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医疗行业大步迈向“市场化”,但本应与之相配的社会保障与保险却“滞后脱节”;三是面对物质大潮猛烈冲击,某些“白衣天使”的职业道德变淡,逐利与金钱思维却日渐浓厚。由此,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滋生蔓延”。在“医生也是人”、“医院不是慈善机构”等大言不惭下,某些“公立医院”甚至沦为“灰色交易”与“金钱至上”的场所。

    作为发展中国家、又具有特殊的国情,中国确实需要探寻一条适合自身的社保道路。随着国家财政收入正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人民政府提高公民社保水平、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已为地方政府、医疗卫生系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让众多没有医保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诸如“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等措施理应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尽可能为群众排解现实就医难题,为全面“新医改”提供更多实践经验。老百姓不怕“稳步推进”,就怕“纸上谈兵”。医保机制必须求变、“以药养医”必须全力破解,否则难免治标不治本。(蒋萌)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