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07年05月10日 09:41:29 来源:江南时报
5月9日人民网消息,北京地铁坍塌事故最后1名工人遗体被发现。
3月28日,北京地铁10号线2标段在施工中发生坍塌,6名工人被埋。经过5天搜救,其中5名遇难工人遗体被找到,仍有1名工人不知去向。5月8日凌晨5点半左右,施工人员发现第6名被埋工人周永权的遗体。此时,距离他被埋地下已经过去42天。至此,6名被埋工人遗体全部找到。北京地铁10号线塌方事故搜救工作也随之正式结束,地铁10号线2标段将进入正常施工状态。
地铁施工塌陷声已可谓此起彼伏了。去年10月底,南京地铁二号线元通站施工现场发生路面塌方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今年2月5日,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路施工段又发生塌陷,自来水管爆裂,燃气管道着火。深圳、广州、上海,都发生过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对此早就有专家发出呼吁:地铁施工不能再吃风险饭!然而事实在告诉我们,地铁施工仍在吃风险饭。
地铁施工事故频频发生,确实有不少客观原因。比如我国轨道交通工程规模大,战线长,工期紧。以工期为例,国外大城市每年地铁建设速度往往不超过10公里,莫斯科建200多公里地铁耗时近70年才完成。但在我国有些城市,每年轨道交通要完成40公里、50公里、60公里。又比如在建设项目中,科学管理经费和技术人员投入严重不足。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忽视了主观原因。诚如专家所言:如果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概率是30%,许多人就把宝押在另一个70%上。
我们不妨再看看安监局北京地铁事故通报:中铁十二局第二工程公司在承建北京市地铁10号线2标段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当施工断面发生局部塌方和导洞拱部产生环向裂缝险情时,未制定并采取保护抢险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指挥作业人员实施抢险,发生二次塌方,造成6人死亡。施工时对“复杂的地质情况不清”,发现裂缝险情时未制定并采取技术措施,实际上都是主观上没把风险当回事,或者说是“把宝押在另一个70%上”了。
在相关会议上,地下工程专家、院士钱七虎就地铁建设安全问题说:地铁施工可能会对施工影响区内环境,如地面建筑物、道路、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等的安全造成影响和破坏。地铁工程具有投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多、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和对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工程,建立和实行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这种风险管理包括辨识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内容涉及探明风险源、分析风险因素、根据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影响大小评估工程风险等级,以及建立监测系统,采取预防措施规避或转移风险等。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容量扩张需求与土地资源供应不足,正成为一个突出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正越来越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地下轨道交通,已成为一种趋势。把钱七虎院士的建议落到实处,显得尤为紧迫。这也不仅仅取决于资金和技术,还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有忧患意识。“患则有备,有备无患”。如果还是“把宝押在另一个70%上”,那就真不知道地铁风险饭要吃到哪一天了。(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