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活动多又滥,官员心藏“小九九”
2007-05-05

公祭活动多又滥,官员心藏“小九九”

严循东  2007年5月5日

近期,全国各地刮起一股不小的公祭风,公祭对象从三皇五帝到三教九流,公祭级别从省到市到县均有。适当适度的公祭是有益的,但是,那种为政府官员搭建展示政绩与形象平台的公祭活动应坚决废止。

祭拜先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地方的公祭活动沿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走得太远,缺乏引导和相应的规范管理,公祭级别越攀越高不说,公祭对象也变得五花八门,从神话传说中补天的女娲,到民间传说中哭倒长城的孟姜女,不一而足。如此公祭,到底还有多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味?

各级政府主导的公祭活动首先要投资建设公祭场所,这些规模宏大的人造景观耗资甚巨。比如,中部某省历时20年、斥资1.8亿元打造了高达106米的炎黄巨塑。无独有偶,南方某市近年也累计投入2亿多元,新建了祭祀广场、水上祭台、守陵村等,用于公祭大禹。

过多过滥的公祭活动,不可避免地引起攀比奢华之风。这里建个“全省第一”,那里就建个“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此外,因警车开道接送宾客临时管制交通者有之,为公祭宾客出行关闭高速公路者有之,一场文艺演出动用上千名奇装异服演员者有之,公祭前后大宴宾客者也不少。

公祭热折射出部分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冲动和浮躁心理。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埋头苦干解决民生问题虽然群众可以得到实惠,但上面领导看不到;而举行类似公祭这样的大型活动则可以为展示自身政绩搭建平台。至于这样的活动群众有没有怨气,他们并不关心。

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建立节约型社会,要关怀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自身做起,对那些借公祭活动“花老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的行为要严肃查处。更何况,心祭重于形祭。盲目追求轰动效应的公祭活动,不是我们祭祀先人的最好方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