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费该不该遵循“国际惯例”?
2007-05-04

上网费该不该遵循“国际惯例”?

严循东  2007年5月4日

这几年凡是老百姓看不过眼的事,有关方面不管跟人家“国际惯例”是否真的贴边,都爱拿出个“国际惯例”来说事,整得老百姓们在“国际惯例”跟前是干瞪眼干生气,就是啥办法也没有

世界银行4月29日发布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国的比例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我国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为83.5元。如果按绝对的货币价格计算,美国人只要以中国人1/12.88的价格就能买回相同的信息量。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和宽带市场,但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然偏高。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例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

针对互联网资费过高问题,中国的网民、老百姓是看不过眼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却拿着比发达国家高出十多倍绝对值的网络使用费,网民、老百姓心中有何感想?难道不该问一问电信行业:在上网费这一问题上该不该遵循“国际惯例”?

电信行业一值是个爱说“国际惯例”的主儿,但如今却对这上网费不讲“国际惯例”了,为什么呢?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如果上网费讲“国际惯例”,也按照中国人收入1%比例来收取上网费用,那么互联网运营商能减少多少收入扒拉扒拉手指头就能算出来,当然降低收费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使用互联网行列中来,但运营商何必冒这个风险呢?互联网的运营一直被电信运营商所垄断,所谓垄断就是嘴巴大到可以上嘴唇碰天下嘴唇碰地的程度,那他们说啥当然就是啥了,所以人家对降低上网费并不热心

“国际惯例”的本质其实是“惯利”,在最大可能获取利益的惯性思维的前提下,“国际惯例”只是垄断行业的一个马甲,在需要的时候穿上马甲装呆头呆脑的乌龟,不需要的时候脱下马甲现出滑溜溜冷冰冰的蛇的本质。一如电信运营商在月租费的问题上就依照“国际惯例”一直坚持不取消,“国际惯例”虽然大多采用“月租费+通话费”的收费模式,但其背后有几个先决条件:没有收取初装费的惯例、按秒计费、单向收费、电信卡多数国家不设置有效期并且余额可消费、人们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不到收入的5%、手机打国内长途和在本公司服务区内的全国漫游均没有附加费用

再看我们的“国际惯例”下的运营模式:“技术原因”无法以秒计费、双向收费、收取初装费、电信卡余额不退且使用有时限、中国人用于电话消费的金额达到了8%至10%、高额的漫游费

对比之下,电信部门讲“国际惯例”的时候是打着幌子在搂钱,而在上网费不讲“国际惯例”的时候,是因“国际惯例”实在没有一点可利用之处,于是就直接赤裸裸地搂钱了。并且,垄断行业这么做,并不需要如何深思熟虑,只需要循着惯性逐利,一路做下去就是了。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