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与节日文化:“黄金”比劳动更有意义?
2007-05-04

  近些天,“五.一黄金周”的各种信息和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心里有点怪怪的感觉。在我们这辈人的成长过程中,五月一号是称作“五.一劳动节”的。同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是伴随着“十.一国庆节”成长的。而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的十月一号,是标志着“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的来临。他们的这种认知和我们是不怎么一样的,这是一种代沟吗?应该是吧。我还想问:这个代沟好吗?有什么好?对什么好呢?

  我想,作为一个节日,其来源都肯定是具有一种特殊的纪念意义,并因而蕴涵着宝贵的精神文化的。从传统节日来看,端午节是因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世人的敬佩,所以屈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用节日来纪念的唯一的中国人。中秋节、春节都是家人团聚的吉庆日子,具有丰富美好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代表了伟大而悠久的中华文明。那端午的龙舟、粽子,七夕的乞巧、传说,中秋的月饼、乡恋、重阳的登高、遥思,新春的爆竹、守夜等等。千百年来,这些让人们喜爱的节日凝聚了多少炎黄子孙的情感与记忆,承载了多少祖辈的心血和期盼,早已积累成举世闻名的神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滋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

  新中国成立后,又加上了“五.一”、“十.一”及“五.四”、“六.一”、“七.一”、“八.一”等新的节日,都具有相应的特殊纪念意义,同时又有着深刻的教育作用。在我的脑海里,存留着仿佛很远而又十分令人回味的无数画面:“五.四”的团队活动、“六.一”的儿歌、红领巾、“七.一”的镰刀铁锤红旗、“八.一”的威武雄壮军容。特别是“五.一”和“十.一”的盛大游行,那浩荡的队伍、飞扬的彩旗、激情的欢呼、庄严的庆典,无不给人以壮丽、隆重而难以磨灭的印象,使自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啊!我们的民族多么伟大辉煌,我真地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这系列的节日文化充满了火热的激情,一波又一波地推动着我们向上、向前……

  可是,近几年来,这一切好象都在随着时光消逝而模糊着、淡化着。其中,有的似乎是被洋节比住了。这是因为人会喜新厌旧?还是中国的节日太“落后”?另外有些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是被“黄金”取代了。这是因为“黄金”比劳动与国庆更重要还是更有价值、更有文化?亦或对于中国的下一代来讲,“黄金”比劳动与国庆更有教育意义?

  现实状况表明,在不当教育与不良文化的浸染下,现代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日趋淡薄,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不容乐观。在中国青少年们的脑海里,这两个“黄金周”主要就是玩乐,对成千上万的网瘾孩子们而言,那就是通宵泡吧、大玩网络游戏的日子,他们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对广大商家和服务行业来说,这是大赚一把的绝佳时机,纷纷出新招、奇招、狠招,甚至损招、黄招、毒招来搞钱。不仅是这些个群体,渐渐地,在整个神州大地上,习惯在形成自然,人们把这两段时间就是当作旅游和休闲的大好时光。并且,仅此而已,似乎忘乎所以。

  当然,洋节、游乐和赚钱都不能说就是什么错误。我要问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不再有价值了吗?“五.一”、“十.一”就主要只是为了玩乐和金钱吗?劳动和国家的庆典不再重要了吗?放眼寰球,别的国家是那么一如既往地重视自己国家的节日庆祝,那么珍惜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一年一度的各种纪念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不但用以扩大自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还十分注重以此来培育下一代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认同与自豪感;他们在传承并发扬光大自己传统和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与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产品,这里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吗?

  在这大力渲染“黄金周”的浓烈氛围中,芸芸众生们在金风钱雾中吃喝玩乐时,我这样的发问是否有些煞风景呢?是自己陈腐落伍了吗?我自己的回答是:我是希望在这“一切向钱看”的“以钱为本”思潮中,呼唤起人们的一丝清醒与认真思考,“黄金”固然宝贵,文化是否重要?我们是否应该多点“寓教于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也必须继承民族传统、弘扬主流文化,以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及居安思危的必要意识?!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