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为何把40万元捐给社会
2007-05-04
周广生

  近期,媒体先后报道了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李鹏和李瑞环两人,都拿出自己数十万元的积蓄,支援贫困地区或救助贫困的大学生。这让大家非常的感动。或许是受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影响,最近又在4月26日的《光明日报》)上看到浙江台州一位70岁的农民将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40万元捐赠给了慈善机构。这的确又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感人之事。因为这位老人有五个子女,为此,老人在捐赠这笔款时,还特意通过了公证部门的公证。也就是说,这位老人要向社会捐赠40万元,是铁了心的,是发自内心的。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老人膝下有五个子女,又居住在农村,也不是什么高干或暴发户,他为什么要铁了心搞这么多地捐赠呢?原来是事出有因的。

  先说这位老人自己。他一生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活得非常地累。他辛辛苦苦把五个子女拉扯大,并且使一个个都成了家。当初他的家是穷得叮当响的,前半生吃尽了苦头。在计划经济时期,他连自家养的鸡下的蛋都舍不得吃,要拿去卖钱,用来养家糊口。每遇阴雨天气,他动员全家人都上山摘蘑菇,只为了能多卖点钱。可就此,也解决不了家里少钱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为了生活的好些,老人只好进城打工挣点血汗钱。这时,儿女们也一个个长大了,都成家了。后来,老人由于年迈也回了家。可老人回到家后,没有想到却得不到家庭的亲情子爱。例如,他到杭州去看病,竟没有一个子女愿意陪他;大年三十除夕夜时,本该一家人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子女孝敬老人,一起吃个团员饭,可竟没有一个子女到他跟前来,他只好一个人闷着头喝了点稀饭。看到子女们与自己形成了冰火两重天的生活上的差异,这时老人的心凉了,于是他变得愤怒了,也失望了。这让他看到了,在如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父子的亲情也会变的。无奈之下,老人才把自己的40万元积蓄毫不犹豫地捐赠给了社会慈善机构。但当子女得知老父亲要将40万元捐给社会的消息时,便纷纷找父亲,不是悔过自新,而要么是吵架,要么是发誓断绝与父亲的往来。

  就为这事,在当地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这位老农民说啥的都有。老人听了后更加果断地说:“他们对我不亲了,我更想把这笔钱捐出去,帮助更多地弱势群体。”

  这说明,老人开始时并不像小说上写得思想觉悟那么高,那么地完美,也并非一开始就想向社会慈善机构募捐了。而是在他感觉到亲情已经失去的情况下,无奈才选择了这条路的。

  老人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巨额资金留给自己的子女,而要捐赠给社会慈善机构呢?这说明:

  这位农民的心底是善良的,是值得人称道的。他生长在农村,一生养大了五个子女,辛辛苦苦,他不问家庭条件多么的艰苦,一点儿也没有亏待了自己的孩子,而是拼着命的为了孩子。就是到孩子长大成了家之后,这位老人也没有想过要享清福,要子女有多少照顾自己,而是自己又进了城打工挣血汗钱,也为的是全家人的幸福,也为了自己年迈不能动弹时有福可享,得到自己的子女更多地亲情和关爱。像这样心底善良、知情达理的父亲,要求是不高的,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理应能够得到,按常理讲也完全是可以得到的。谁知,在当今很多人“向钱看”的社会里,他的善良之心却没有换来自己子女的善良,而为了区区点儿钱,竟可以把父亲的养育之情忘却了,竟可以在父亲需要照顾时不管不问。更可气的是,不是五个子女中的一个两个,而是全部。这的确让人心酸,令人悲哀。这位老人的善良,应该唤醒社会的善良,唤醒大家的善良。无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善良。一旦失去了善良,那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只有善良才是最美好的。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在自家的亲情上也是如此。如果从正常的情况上分析,作为这位农民晚年辛辛苦苦挣了几十万元钱,老了,不能动了,为了防老,让余年无忧无虑,享受亲情,这笔钱是应当留给自己的子女的。可是,让老人作出超出常理的举动,不能责怪老人,而完全是由于子女的不孝造成的。是子女们一个个缺少善心,多有贪心,为钱而忘掉了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而忘掉了亲情。这是很不应该的。人们不难想象,那些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可以不要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多少善良的心存在?这样的子女还值得再给予金钱上的资助吗?在一个家庭内,人与人之间,只是为了钱,有了钱就亲,就说事,没了钱,就不再亲,就不再说事,这样的家庭亲情还值得维系吗?还值得留连吗?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位农民不把自己的积蓄留给不孝的子女们,而慷慨决定全部捐给社会,这是高尚之举,是道义上的英雄之壮举!

  渴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有善良之心,这是那位老农民的最大心愿,也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在遭遇了亲情上的痛定之后,老人家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积小善不如积大善,为小家不如为大家,为家庭不如为社会。一个人一生有没有可靠的安全感、幸福感和亲情感,最根本的不是在于个人,不是在于儿女,不是在于家庭,而是在于这个国家,在于这个社会,在于众人,在于大家。只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所有的人都讲善良了,都讲亲情了,都重亲情了,个人才有真正的安全和幸福,而且是享用不尽的幸福。老人把自己40万元巨款无私地全部捐给社会慈善机构,他就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出了不孝的家庭子女靠不住,只有社会才能最靠得住的人生真谛。他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个道理告诉给社会,告诉给大家,同时,也教育自己的亲生子女,以唤醒他们泯灭的善良之心,使他们能够悔过自新,警示后人。

  所以,对这位老人道义上的慷慨之壮举,我们应当是大力倡导和发扬光大的。

来源:光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