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税真的能劫富济贫吗?
2007-04-25

利息税真的能劫富济贫吗?

严循东  2007年4月25日

专家称利息税具有劫富济贫功能不应取消。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取消利息税,因为“利息税触及最多的是中低收入者利益”;而财税专家认为,利息税目前还不会取消,而且利息税的功能其实是“劫富济贫”。(4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

“热议”了这么多年的利息税似乎离寿终正寝的日子还很遥远,所谓“劫富济贫”实在算不得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理由。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利息税触及最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利益”这一点判断有误,因为“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8亿农民占整个储蓄存款不到20%,目前还有2000多万人温饱都没有解决,这些人大概一分钱存款都没有。从这个角度讲,对个人存款利息所得征税具有‘劫富济贫’的调节功能”。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理清:一是“2000多万人温饱都没有解决”的能不能算做社会的正态人口?换句话说,在这“2000多万温饱都没有解决”的之上的都能叫“富”吗?如果有银行存款就叫“富裕人口”的话,那么,中国早就是一个“富裕型社会”了。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看,这“2000多万人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是极端贫困人口,而在银行存款的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贫困型、或者是温饱型,真正“富裕”的人,资本运作途径早就丰富多元了,所以,“劫”的未必是“富”;其次,即便我们一相情愿地把“有银行存款”的列入“富裕”坐标,我们也不应忽略了其他高价位基本生活成本、低水平社会保障等其他轴线的消解作用(譬如房价医疗保险等等的制肘),把“银行存款”等同于“富人”实在有点“盲人摸象”的悖谬;第三,利息税的“济贫”功能历来只是一个理想模型,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共入库37636亿元,储蓄利息税459亿元,所占比例不到1.2%,而这微薄的1.2%又有怎样的程序正义能“自我论证”流向了贫困人口的腰包呢?如果从基本财政作用看,财政福祉的意义大多是普惠性质的,譬如基本设施建设支出等等,如果"劫"的前提对象就搞错了,就很可能走向“劫贫济富”的事实困境。

“利息税”说到底是税制里的一种,而任何税收都不是“打劫”。公正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与安排的和谐基点,是社会实现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劫富济贫”永远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而且宪政社会里的任何一种税收都不应、也不可以贴上“劫富济贫”的标签。讨论“利息税的存费”,是关注其合理性与公平性的问题,而决不是为了“劫”谁“济”谁--主张利息税不是情绪,同理,取消利息税也不是恩赐。对大量月收入已经超过1600元个税起征点的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发工资时已被代扣了个人所得税,工资存银行后又要被扣利息税,这是明晃晃的“双重征税”。如果考虑到“穷人越穷则对预期的收入越感悲观”,那么“中下层百姓家庭成为利息税的主要征收对象”应该是个现实的命题。埃及、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不征收利息税,其主要原因就是考虑到税收的宗旨之一是进行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利息税”这块小蛋糕原本就不是“富人牌”的,还给穷人,是比抽象经济理论更天经地义的道理。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