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时再话农民工
2007-04-23

    五一劳动节来源于美国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罢工而来,重温这段历史,下面的话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哦!记起来了,原来在网上控诉血泪工厂,为我们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鸣不平时看到。

    工人成了领导阶级,当然不再需要去罢工,但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兄弟遭遇则更惨,以往,种粮食成了饿死鬼,卖母鸡的成了资本主义尾巴。如今好不容易走上工业化道路,农民兄弟可以进城务工了,不知是怕人家来抢了领导阶级的位子,还是别的原因,送他们个新名称---农民工,以区别于城市工人。

    一旦不属于领导阶级,境况就惨了:那边下岗工人在家打麻将还有津贴,这边连讨取一点应得的工资还要国务院总理亲自过问;那边每周40小时工作制,冗员泛滥,这边长期加班加点,一人要干三人的活。

    如今的五一节,各地纷纷表彰劳动模范,但其间却少有农民工的身影。更令人可笑的是,好像只有在国有企业中的老黄牛才称得上是劳动模范,而农民工多数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干死干活都是活该,那是为资本家获取利润啊!

    时近劳动节,举国黄金周,我想农民工更需要它,因为有当年美国工人榜样在先,用合法手段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但是,当年工人俱乐部的年轻共产党员们:李立三、蔡和森、邓中夏,已位列《永远的丰碑》之中,他们的事业后继乏人了?

    当年马克思先生是把美国体制当成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来看待的,“自从巨大的搏斗在美国一展开,欧洲的工人就本能地感觉到他们阶级的命运是同星条旗连在一起的。”(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0-21页。)不知今日五一劳动节是否还有当初制定时的含义吗?

来源:北青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