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上海开往苏州的时速达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 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编者按: 4月18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到明年底,全国铁路将有480列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国产动车组上线运用,覆盖全国17个省、直辖市。网民称,铁路提速值得庆祝。但希望铁路提速的同时,不要减少价格相对便宜的普快和慢车的车次及停靠站点,让低收入人群出行多一些选择,少一点经济负担,做到“和谐”提速。
网民称,火车提速,老百姓是直接受益者。比如铁路未提速前,从A地到B地需要24小时,在第五次提速后也要十几个小时,这次提速后,可能不到10个小时就能到了,这是何等让人高兴的事。网民称,动车组的运行,标志着中国的科技水平向世界先进行列迈进了一大步,使人自豪。有网民认为,火车提速后,无论是客运能力还是货运能力都增加了,也就是说,增加了可能的收益。所以,提速不提价是明智的。 网民称,铁道部门推出“D”字头列车,本意是为了让旅客出行更加快捷、舒适。缩短旅途时间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学生、民工和其他低收入群体来说,缩短两小时与票价贵一倍,二者熟轻熟重,恐怕必须用“穷人经济学”来给出答案。全文〉〉 网民称,铁路提速更多意味着主要干线的提速,即直达车、特快车和快速列车的提速,而对于普快和慢车则可能意味着减速。如何在提速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沿线普通群众的需求,实现快车和慢车的和谐提速,恐怕是铁道部门在火车提速问题上应该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 网民称,列车运行提速,服务质量也要同步“提速”。为了让社会切实感受到第六次大提速带来的变化,铁路部门应针对旅客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心思,想办法,推出系列新措施,如在售票方面,可以增加网点,由电脑“帮助”旅客排队,旅客可坐着买票。铁路部门不断针对旅客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才能使服务日趋完善。全文〉〉
为何那么多人钟情 “绿皮车”? 新华网友 孙向方 原创 在我坐过的所有“绿皮车”中,几乎每一辆都严重超员,车上难闻的气味很重,过道挤满了人,上一趟厕所都是相当困难的事,许多人为了少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喝。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绿皮车”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这充分表明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票价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他们宁可乘坐时间长些,条件差些,只要能省钱就行,这样农民工回家过年就可能给家里多买些年货,学生就可以为自己贫困的家庭减少一点路费负担。中国依然有许多穷人,他们生活很艰难,每一分钱得来都很不容易,这就是许多人不愿意便宜的“绿皮车”被淘汰的原因。 很久以来,许多人一直有这样的问题:“红皮车”和“绿皮车”的票价为什么差一倍?车辆升级的必然结果难道就是大幅提价?人们期待,铁路部门能够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较大的现实国情,在挖掘自身潜力上下功夫,多考虑一下大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要总是一“涨”了之,这是铁道部门的责任,也是和谐铁路建设题中的应有之义。全文〉〉 |

4月18日开始实施的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是在一些既有干线实施的时速200公里的提速,部分有条件区段列车运行速度可达250公里。这次大提速,不仅标志着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跻身世界先进铁路行列,而且在许多方面实现世界铁路首创。这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对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快:改变人们出行习惯
这次提速共涉及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京九、兰新等18条线路,其中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16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1.4万公里;达到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6003公里;达到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共计84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