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内地旅行团遭香港不良旅行社和商铺误导欺骗,买入物非所值的珠宝手表,经中央电视台揭发后,风波如雪球,愈滚愈大,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坦言相劝,这不是小事一件;特区政府官员也说要修改法例,加强管制失实商品说明和不良销售手法。
这个问题,绝非始于今天,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症结在于香港的法律存在漏洞,让奸商有机可乘。我们一方面希望政府在这个危害香港购物天堂美誉的重大问题上强政励治,彻底完善相关法例;另一方面,呼吁遭到不良销售手法欺骗的消费者勇于举报,不要让奸商一再坑害游客。
短期而言,最值得推行也是最快见效的,是旅游业议会和旅游事务署提出的「商铺扣分制」,屡遭旅客投诉的商铺,会被扣分,扣满若干分数便列入黑名单,注册旅行社不可以带旅客光顾,港府也会把黑名单通报内地旅游业界和上网,使旅客避之则吉。
公屋居民乱丢垃圾、汽车司机超速驾驶,行了扣分制后,都有显著改善;对付宰客的不良商铺,也该用这个办法。
旅社和商铺勾结,哄骗内地旅行团客人以高于市值购买珠宝饰物,说到底,是为了赚钱,只要能够断绝这类店铺的客源财路,不良销售手法自然消失。
治本之道,是修改法例,堵塞漏洞;但这需要时间,而且检控举证有许多客观困难,例如苦主回了内地,不一定能够或愿意到港出庭,透过修例和检控所能达致的阻吓效果,很难立竿见影。
相比之下,记分制切实可行,又快捷见效,宜早实施。旅游业议会只要和珠宝业界开会,商定一套销售守则,详细列出售卖不同种类珠宝首饰应遵从的客观规范,例如单据上应列明哪些基本数据,如果有店铺做旅客生意时不遵从这套守则,旅客可向旅游业议会投诉;投诉一旦成立,有关店铺便会被扣分,一定时间内扣满若干分数的,便会列入黑名单,注册旅行社不可以带团光顾名单上的商店,否则吊销牌照;港府也要把名单上网,定期向内地业界通报,断绝不良店铺的客源。
这个制度的唯一漏洞是,不良商店可以改名经营。长远而言,政府需要立例,授权旅游业议会或旅游事务署核查商店股东背景,若有合理理由相信改名后的店铺仍受原来黑名单上店铺东主控制,可将新店也列入黑名单,巩固阻吓效用。
来源: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