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香港旅游业要多谢“央视”提醒
2007-04-09

  中评社香港4月4日电/《大公报》今天发表社评说,香港新闻能登上中央电视台,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可惜,上周末在“央视”名牌节目《经济半小时》中出现的香港新闻,竟然是一宗珠宝店“宰客”新闻,负面影响之大,实在难以估量,而节目揭露的“玻璃当钻石”、“白色的黄金就是铂金”等荒谬情节,实在叫港人自己看了也脸红。

  就此,“中联办”副主任李刚昨日在回应传媒询问时指出:希望内地和香港两方的旅游部门都不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小事”。内地旅游部门如何评估事件性质未知,但对香港旅游部门、业界以至特区政府来说,被中央电视台“点名”,丑闻全国曝光,肯定“大件事”!

  社评说,事实是,自内地“自由行”令香港旅游业复苏以来,“黑店宰客”的新闻已时有所闻;所谓“树大有枯枝”,个别店铺经营手法不良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怪就怪在为何同一集团属下的店铺可以一再发生同类性质的丑闻,像此次被“央视”踢爆的“皇室钟表珠宝”,旅游业议会过去五年曾接到一百六十宗相关投诉,而涉及该店的就多达七十五宗,占了总数的一半。如此投诉机制到底设立来干什么?何以投诉不绝,而“‘黑店’我自为之”,就差还未被列为“优质信誉商店”?

  从已披露的资料看来,有关事件的性质显然是严重的,不单涉及旅客“买贵嘢”,而且可能已直接构成刑事罪行。据本港海关昨日采取突击搜查行动时指出,按照“商品说明条例”,在商业买卖过程中供应黄金或白金制品,都必须附有含量纯度的标记,如果违反,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五十万及入狱五年。而“央视”节目中拍摄展示的一条“白金”颈链及“钻石”吊坠,“白金”其实只是染白了的黄金,且黄金成色只有十八K,并非足金,“钻石”吊坠的表面则为玻璃,但购物单据上均无列出上述成分,只是笼统的称为“意大利七五○颈链”及“意大利七五○天然南非钻石鸿运吊坠”,如此是否已抵触《商品说明条例》,实一目了然。而据业内人士估计,该条项链连吊坠大约只值三千元,但“央视”记者却用了九千八百元去购买。
李刚副主任昨天还指出:内地十三亿人口,大家都很想看看香港,“若总出现类似问题,可能大家就未必想来”。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内地旅客已经成为香港旅业最主要的客源,香港旅业的“卖点”或强项除了“两园一车”外,靠的主要就是购物。而当前香港旅业正面对周围城市的激烈竞争,讲游山玩水、名胜古迹不及内地,讲寻求刺激、声色犬马不及濠江,如果连“购物天堂”这块金漆招牌也自己毁掉,到时大家“过门不入”,那就怪不了任何人。

  社评指出,“央视”此次不留情面的“踢爆”,确实令香港颇为难堪,但“良药苦口”,把问题解决就会坏事变好事,希望到时“央视”再来港拍摄。 

来源:大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