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4月04日 09:45:48 来源:红网
重庆市去年底出台了一份文件,要求报纸广播电视主要新闻栏目对基层的报道不低于各自总篇幅的三分之二,要腾出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道。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4月3日《沈阳今报》)。
有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像重庆市党政领导同志这样的做法,近年来在地方还真的头一次听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在地方被平面媒体同行视为“报纸脸面”的“要闻版”,在坊间一直被戏称为“要人版”。而每日黄金时段的广播电视新闻,亦被广大受众习惯叫作“要人时段”,以致于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了习惯定势:“要人新闻”就是开会、宴会和会见的“三会”新闻,没啥看头听头。重庆市“四大家一把手”报道改革的成功着陆,首先得益于党政领导同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实际行动。据悉,该文件发端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的动议,汪洋曾专门作出“领导同志的活动除有特殊要求外,一律放到二版以后”的批示后,汪洋说,这不是短期行为。“大家都习惯后,就到二版找我吧”。假如没有“一把手”们率先垂范,媒体同仁真是“借我100个胆子也不敢那样干”。因此说,重庆市的改革有很强的先锋意义,我们有必要为重庆市领导同志带头支持新闻报道改革的做法来点掌声!
令人欣慰的是,汪书记的批示已经在重庆媒体上得到认真落实。以《重庆日报》为例,今年1月和去年1月,均有“两会”。去年1月,《重庆日报》一版共发231条稿件,对重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市长王鸿举,市政协主席刘志忠3位领导参加的会议、讲话等报道有78篇,其中,20条为一版头条或假头条,68篇的标题中有3人的姓名。而在今年1月,232条稿件中,对这3位领导的报道为41篇,下降了48%;3人的姓名27次进入标题,下降了60%;一版头条或假头条则同为20篇。透过这些对比数字,使人们真切地体验到了新闻报道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愈发感到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确实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但愿全国不会是止此重庆一家。
其实,也正是由于重庆市党政领导腾出党报大量头条的版面和时段用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报道,才使得兄弟俩一边上大学、一边当“猪倌”的动人故事,成为一版头条新闻;老百姓出门享受冬日暖阳的打眼照片,也登上了一版。也正是因此,才让自诩“党报通”的杨明善老人在看到《胡社长和他的挑水队》上了一版头条,而《市委书记气象局问策,一周内有望降温降雨》却登在二版后,一时不解闹出了“我要核对核对”这张报纸是不是假冒的笑话,并在证实都是真的后,老人当即决定自费订2007年的《重庆日报》。应该说,老人是从党报的变化中看到了希望。媒体历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本身出现的积极变化,正面影响意义也是非凡的,这一点不可小觑。
事实在告诉人们: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的主人,也是媒体报道的主体,只有来自基层一线建设实践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才是最鲜活最受人们欢迎也最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在媒体的位置上,只有党政领导主动退后,人民群众才能站到前头。主仆各归其位,源于执政为民理念的确立;新闻改革的关键在于真正遵从新闻规律,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而不是惟长官意志或其他什么,要让懂得受众需要和受众心理的人办新闻,领导我们的新闻事业蓬勃向前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保障,这乃是新闻事业和新闻界同仁之大幸也。(作者:徐云鹏)
相关链接

重庆下发文件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长度原则上不超过3分钟。图为去年10月重庆永川工作人员向市民散发《重庆日报》等党报党刊。 中新社发 陈仕川 摄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 汪洋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2月12日在重庆市部分市级单位负责同志读书座谈会上说